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大染坊》_读后感_2600字

2020-02-06 21:25:18 读后感

《大染坊》_读后感2600字

225.解读《大染坊》品悟陈寿亭成功秘籍之根本——“待人处事之道”

1.对待恩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陈六子的第一个恩人,是饭馆里掀门帘的锁子叔。这人自己穷得叮当响,见陈六子讨饭可怜,却总从自己牙缝里挤一些吃的接济给六子。陈六子发达后就把他供养起来,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还给锁子叔请保姆,把叔婶二人当作亲生父母看待并养老送终。

第二个恩人是山东省最大的企业家苗瀚东。陈六子讨饭到苗家,正赶上苗家大少爷苗瀚东留学归来。 见陈六子稚弱单薄,给了他一个白面馒头。陈六子自此后,每年都会到苗家拜年,进门二话不说,磕头就拜,后来与苗瀚东成为知己至交。

第三个恩人就是通和染坊的周老板一家,陈六子将周老板夫妻当亲生父母看待。长大后又娶了周老板的女儿,后来虽身家万贯,仍不离不弃。通和染坊,其实就是周村的一家小作坊,陈六子凭借聪明才智,把它干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又把事业发展到了青岛、济南。

知恩图报,是陈六子的优良品性,也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少不了很多人的扶持。 知恩图报的人受人尊敬,人们也愿意对这样的人施以援手。

苗瀚东财力雄厚,后来给了陈六子更多的商业上支持,除了爱惜陈六子人才难得,更是被他知恩图报的品性所打动。

陈六子却从不轻易接受苗汉东财物上的帮助,最缺资金的时候,也不肯向苗瀚东开口。他是从心里感念苗汉中的恩情,而不想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庸俗。

2.对待手下——用人不疑,扬长避短

卢家驹是陈六子的合伙人,是染厂最大的股东,但却一心听命于陈六子,实际上成了他的手下。卢家驹留学英国学习纺织,却不学无术,空有个留学生的名号。

陈寿亭对这个“学纺织却不懂纺织”的大股东看的很透。他不指望卢家驹在生产经营上独当一面,却利用他留学生的声望,拉拢截留竞争对手的客商。

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卢家驹,领着姨太太住在大酒店,顶着英国留学生的名头,让各路客商都不敢小觑。谈着情,说着爱,就截走了竞争对手的客商,可谓人尽其用。

陈寿亭后来在妻子面前,这样评价他和卢家驹的关系,他其实很欣赏家驹,不是因为家驹听话,挨骂也不生气。

他说两个男人在一起合作,最忌讳的就是“争”,一个“争”字,不知毁了多少事,卢家驹最大的优点就是“让”。

陈寿亭说“像我这样,上蹿下跳的不是本事,有本事的人是让你心甘情愿、上蹿下跳的为他去做事,家驹就有这么一点意思。”

陈寿亭自己不识字,却爱惜有真本事的文化人。他在天津开办分厂,雇了两个留学生当厂长,分厂的生产经营、甚至财务都交给了这两个人, 可谓用人不疑。

他给这两位留学生厂长,开出的条件更是惊人。对天津开埠分厂的利润,他只拿四成,六成分给这两个厂长。陈寿亭的朋友赵东初感慨说“这样的条件,他们两个能不玩儿命干吗?”。

3.对待对手——网开一面,化敌为友

在周村时,竞争对手眼看着陈寿亭把小小的通和染坊发展壮大,就勾结土匪绑架了陈寿亭。后来事情败露,竞争对手等着陈寿亭告官去坐牢。

陈寿亭却以德报怨,非但没有报官,反而如竞争对手所愿,提高了染布价格,避免恶性竞争,给所有同行网开一面。当然,那时他已经看清了,周村的天地太小,想要发展必须走出去。

陈寿亭到青岛后,与青岛当地的元亨染厂,在反复争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但在退出青岛去济南发展时,却与元亨染厂老板孙明祖握手言和,还把孙明祖梦寐以求的染布配方也交给了他,从此二人视为知己,在商场上相互扶持。

陈寿亭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从不会畏惧退缩,总能凭奇谋妙计,险中求生。一旦取胜,却很少赶尽杀绝。不畏惧强敌,却总能化敌为友。

即使对他最痛恨的日本商人藤井,在最后关头,他也只是威胁恐吓,而不是采取极端的办法,鱼死网破。

大丈夫能屈能伸,丞相肚里能撑船。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 ,做事不做绝,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陈寿亭亲自跑到上海想与大品牌“虞美人”的厂家合作,结果对方董事长林祥荣嫌他以前是个臭要饭的,又非常有名气,人人都吹捧他,就想给他个下马威。陈寿亭到达上海之后,对方百般刁难、各种戏弄,只要没有触碰陈寿亭的底线,他就坚决不生气。当陈寿亭发现对方欺骗糊弄他,甚是恼火,于是略施小计,一元一件买下了对方的八千匹布。(这件事能成关键还是林祥荣摆架子,放不下面子,后来寿亭几次告知他原价运回这批布,只亏运费,但是林祥荣就是置之不理。)

后来当林祥荣在报纸上诋毁陈寿亭时,寿亭就用倾销对方知名品牌产品的方式予以回击,但就是倾销,他也不在对方的大本营上海倾销,给对方留足够面子。当后期与对方和解时,明明是对方的错,却主动自己认错。

树大招风,做出任何大的成绩都会招来敌手,敌手的招使得狠毒,这一点,陈寿亭比谁都清楚, 他性子急,此仇不报非君子,默默中他维护的是一种尊严。即使他曾经是乞丐,且一直不识字,但是他的尊严与智慧让他制服了一个个敌手,连上海“虞美人”牌的董事长后来都亲自登门造访,而且他做人很懂得分寸,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熟稔于心。从不置人于死地,懂得放下,这使他一个个敌手转为他忠实的朋友,危难时候见证了此举的艺术性。

4.富贵之后不忘本

妻子采芹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生孩子,非常自责,感觉对不住丈夫,想给丈夫纳妾(按陈寿亭当时的身价,有个三妻四妾不为过),陈寿亭坚决不同意。

5.懂得将心比心,有善心行善举,善行终将有善报

陈寿亭不识字,但是却将管理的精髓用得灵活自如,得益于他曾经受过的苦,人说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能对那种苦有透彻的理解。他明白,挣钱不能光一个人挣,得了好处,不要忘了自己的工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工人最大的好处,这也是他让滕井买下的那个印染厂变成一个空厂的重要原因。他懂得在印染界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拥护他的工人、他的朋友,这就是管理的艺术。他在哪,工人就会跟到哪。善心善举也让他赢得了事业上的帮助与商界的威望。在海边散步的他遇到了一个追寻死路的远宜姑娘,他将足够的盘缠与姑娘需要的衣物及食物都准备好了,这姑娘借了20大洋就离开了,寿亭渐渐地也就忘了这事。没想到多年以后的重逢,此姑娘已为名妓,卖艺不卖身,在其新厂开业之际给他邀来了众多社会名流,最终在其劝说与帮助下,此姑娘嫁于意中人,此兄妹情众多人纷纷相传,实在难得可贵。人间只有真情在,一生难得几回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