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_读后感_700字
《檀香刑》_读后感700字
奇书一部。读莫言的第一部书,久仰大名,仰的我脖子都酸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拜莫言而人尽皆知。
这本书却并不如何魔幻,有点说书的意思,草根土壤味浓,读着合我胃口。用一句被讲臭的话概括,就是通过高密乡孙丙被施以檀香刑一事前后,这么个横切面,以小见大,展现清末国家各个层面的状态。人物看似不多,上上下下跟绳子串珠似的都照顾到了。
莫言借猫腔给我们上了关于乡土文学的一堂课,这种文学质朴生动,说是文学,更多借助口耳相传,跟戏剧音乐关系更大些。感染力强,莫言已经尽了文字的极限,读者观其描述如闻其声,只恨无福亲耳消受。
去找了几段茂腔听了听,也略看了山东艺术学院的歌剧檀香刑,实在没能力品出那个味。文字有文字的好。
全书最为出彩的角当属赵甲,大家印象最深应该是那场触目惊心的凌迟,读者那一刻都成了赵甲嘴里满足心理需求的看客。最有意思的是赵甲对自己职业的看法。“小的下贱,但小的从事的工作不下贱,小的是国家威权的象征,国家纵有千条律令,但最终还要靠小的落实。”赵甲只看到自己作为法的执行者,代表着国家法度的尊严,花样翻新的酷刑是震慑愚民的手段。却不管自己捍卫的这个法是否合理。也许在斩刘光第的时候,他心里有过怀疑,那是他心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后他就落下了双手发热的病。到凌迟钱雄飞,又是一次转折。直到面见太后,赵甲在思想上彻底沦为统治阶级的走狗,完成了对于皇权和自我身份的一次认可。
杀家子,从谋生手段,到法律执行者,再到御赐的杀家状元。这是一个职业人为了内心的安宁不断寻找职业意义的过程,放眼这个高度分工的社会,有多少挣扎中的赵甲?让我想起那些被骂作精神CEO的HR们。
唉,干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