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_读后感_700字
《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_读后感700字
今年读完的第13本书,国庆终于有时间啃完这本长期占据豆瓣读书非虚构类第一名的《汴京之围》了。读完之后几点想法:
1.本书为什么能火?
市面上太缺类似于《明朝那些事儿》的通俗历史作品了(题外话看了微信官方的统计,国庆期间高居微信读书榜首的还是《明朝》);而本书也比明朝更聚焦,全书30w字都是在写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前后,引经据典、真实具体的还原了那段历史;
2.作者对军事地理对战略影响的相关研究勾起了我的兴趣:
从书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作者的背景,恰好他也在后记中提到本书的写作缘由——靖康时期的战争过于复杂(用作者的话是“超越了军事本身,变成了政治、经济、外交的大拼盘”),有时间想去读读《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一书。
3.读历史的好处:
1)居安思危:宋朝的由盛转衰只用了三年,这也告诫我们和平并非必然,它要求我们怀着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学习世界所长的同时,避免自大与狂傲,谦卑不是错,错判了形势才是最可怕的
2)透过历史能更全面的认识一个人:你不会再简单的用好恶忠逆来判断一个人,因为在史实面前,所有人的形象更加客观,我们会发现更大的矛盾源自观念和主张上。非虚构类史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不鼓动任何情绪,却总是想给文明冲突找到合理的解释”
3)“没有武装的财富,是无法得到保护的”,硬实力是谈判的资本,没有实力支撑,再完美的技巧都只是空中楼阁
4)从辽到金的历史得出这样的感悟:企业与组织在早期可以依靠情感和个人意志维系,但一旦规模扩大,还是要依赖规章制度来保证效率和战斗力;《人类简史》中就有专门一章讨论这个观点——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低于150人的团队,依靠人际关系即可运作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