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原书第4版)》_读后感_2600字
《自尊(原书第4版)》_读后感2600字
五、健康价值观和病态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用来判断事物的准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反应。但它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
1.价值观让人产生“应该”的价值准则
价值观让人产生“应该”的价值准则。其中包括病态的“应该”。比如,“我应该了解一切”、“我应该内心强大,永不受伤”。这些“应该”会以两种方式攻击自尊。
①你的“应该”和价值准则可能不适合你。比如,“不顾一切奋进”的准则让你的父亲白手起家,但它可能让你的生活失衡。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②对行为和品位进行道德判断和指责。作者说,这个过程从童年就开始了。比如父母说不听话是坏孩子,弄脏衣服是没责任心,甚至将喜欢的发型都与道德挂钩。这些强加的“应该”让孩子认为:要么遵循父母制定的行为规范,要么做一个一无是处的坏孩子。
如何摆脱“应该”的束缚?
当意识到某个“应该”正损耗你的自尊时,必须将它剔除。在“应该”向你发起攻击时,可以尝试准备“口头禅”的方法回击它。比如,这个“应该”是:你应该时刻穿得端庄。口头禅可以设定为:我知道应该注重穿着,但休闲时,我更喜欢T恤,让人更舒服。
反复使用你设定的口头禅,直到自我批评者彻底闭嘴,默默离开。
2.健康价值观的四个判断标准
判断价值观、自己的“应该”是否健康,可参考四个原则。
①灵活可变。病态的准则一成不变,僵化死板,而灵活的准则允许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②内化于心,而非从外界摄入。你的准则应该是经过自己认真思索、真心接纳的。它不是生搬硬套自他人的价值准则。
③符合实际。它意味着你的价值准则是经过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切合实际的准则会促进积极结果的产生。比如,“婚姻应该天长地久”的准则不符合实际。因为它不以结果为依据,而是死守“长久”。这“长久”也许是一段比离婚还痛苦的婚姻。
④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的价值准则不会令你畏首畏尾,不会让你不断自我牺牲直至筋疲力尽。它会给你追寻情感、智力、消遣等需求的灵活性。它会提高你的生活质量,而不是束缚你。
六、回应他人的批评
对自尊不足的人而言,他人的批评让你沮丧,唤醒你内心病态的自我批评,从而进一步侵蚀自尊。另外,他人的批评是根据他人的经验和主观作出的评价。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对这些批评作出有效的回应。
1.三种回应批评的无效方式
要想有效地回应批评,先要知道什么是无效的回应方式。它包括以下三种:
①咄咄逼人型。这是指对批评进行反击。比如,有人调侃你的体重,你用他的血压反攻。有人说:“你这个做得不漂亮。”你回应:“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②被动承受型。它是指一遇到批评就表示认同、道歉或投降。比如,妻子抱怨丈夫太胖,他马上迎合承认自己快成猪了。
③被动承受-咄咄逼人复合型。这是上述两种回应方式的综合方式。在被批评的当下,当事人被动道歉或答应改正。但之后却没有改变,或是进行其他的攻击行为。
2.三种回应批评的有效方式
了解了回应批评的无效方式,我们要学会有效的回应方式。它包括以下三种:
①承认。当批评的内容准确无误时,只需认同批评者的观点即可。比如回应,“是的,你说得对。”这能马上终止对方的批评。
②含糊。这个方法适用于回应非建设性和不准确的批评。它是对批评者表示象征性的同意,包括三种技巧。
部分同意。只同意批评的部分内容。比如被批评:“你太不靠谱了,竟然忘记了接孩子!”可以回应:“上周孩子体育课结束时,我的确忘了接他们。”
同意可能性。这意味着在同意批评时会说:“你可能是对的”。
同意原则。承认批评者的逻辑,使用“如果……那么……”的模式。比如被批评:“你的方法错了。这样会让事情越来越糟。”可以回应:“是的,如果方法不对,事情会越来越糟。”
③探究。无法确定对方批评的真实目的时,可以通过提问探究他的意图。探究的关键词包括“具体来讲”“比如”“究竟”等。比如提问:“我不是很明白,是否可以具体一点或者举个例子?”
七、设定目标和计划
作者说,强大的自尊取决于两件事。一,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二,实践的能力,认清自己的所需,然后用行动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一节将帮助你找到目标,设定行动计划。
①你想要什么。制定目标的第一步是探寻自己的内心所需,然后把它们罗列出来。比如,人际方面是多些时间和家人相处;物质方面是购房;心理成长方面是控制情绪,锻炼毅力。
根据列出的清单,问自己以下四个问题,列出相应的答案。
什么让你不满意或不顺心?
你渴望什么?
你的梦想是什么?
你的小确幸是什么?
②选择奋斗目标。根据上述四个问题的答案清单,对它们进行筛选和评估。
首先从中分别筛选出四个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即期目标。然后对这12个目标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如下:
用1~10为你对目标的渴望程度进行评级。1表示对它没兴趣,10表示愿意全情投入。
用1~5对每个目标的潜在成本进行评级。成本包括时间、努力、金钱或压力。1表示成本最低,5表示最高。
用1~5为每个目标的阻碍因素进行评级。比如需要特殊培训、心理恐慌、他人的反对。1表示阻力最小,5表示障碍重重。
最后,总体评级=渴望程度的评级-(成本评级+阻碍评级)。如果总体评级为负数,则意味着目标很难实现;如果是正数,数字越大,目标实现的概率越高。
作者说,无论何时,都应该为至少一个长期、中期和即期目标同时奋斗。
③把目标具体化。评估完成后,在长期、中期和即期目标中各圈出一个,开始着手行动。行动前,要明确目标内容、时间、地点和任务,同时细化目标的实现步骤,按步骤一步步完成。此外,完成目标时可能会遇到六种阻碍,我们需要警惕并规避它们。
不周全的计划。没把大目标细化、具体到每一步。
不充足的知识。缺乏展开行动的必要信息,就像随便跳上一辆地铁,却指望它能到达你要的地点。
不恰当的时间管理。这会招致满盘皆输的结果。所以在制定理性目标,细化到每一步的同时,要合理地分配时间,清楚当下该做什么。
不现实的目标。如同井中捞月,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注定会失败。
对失败的恐惧。自信不足的人,对失败的恐惧将成为他们实现目标的拦路虎。
对成功的恐惧。害怕成功后将迎来更大的失败。他们的座右铭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结 语
自尊决定了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与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自尊不足的人,很难自信,也很难通透地对待人生。反之,恰到好处的自尊,让我们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而首先,我们得有勇气改变,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