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700字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700字
温存孤寂的单向箭头
日本于我而言过于艰涩与迷惑,听完村上春树的作品解读之后才决心翻开原著,略显惭愧,这是个挣扎后意识到顶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罢了。也好,因为就算是这样我依然看不懂,说明脑子没有被解读完全占了去,依然留有自己原始的痕迹,尽管是灰白的毛坯痕迹也好过粉饰太平。
总是下着雨的,热不热有没有太阳倒不一定了,但雨总是下着的,可能不会淋湿建筑和草坪还有动物的那种雨,只是一种雨的声音味道和视觉触感。这是挪威的森林给我的感觉。推测一下原因罢,去过一次日本,疏离感像一根长方中空的钢筋混凝土站立在我面前,让我一下子看清了它,是在一个雨天。像日本人一样行走,那么连伞都不会碰到,“各自是别人的背景,在拥挤的城市里隔离地活着”,这是我当时写下的句子。于是日本的疏离感都有了那个下雨天和透明雨伞的全部气质。
人总是突然消失的,要是放在别的作品里,可能要被认为是刻意拼拼凑凑以得到先行的结局罢了,但挪威的森林没有,突然离去仿佛就是理所应当,有来龙去脉子丑寅卯的前因后果反而像是画蛇添足一样。这样来说文学里最核心的是文风吗,有了文风才有所谓合适的故事,有了故事才有自主生长的人物?但似乎反了呢,先有了人物才有故事,然后才筛选合适的文风使得全部都看起来理所应当罢。我暂时可能还是相信后者的,那这种翻译的境界可能会是我一辈子求而不得的了。
性与爱的分离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为什么用这种分离,而不是其他的形式,来体现温存的疏离感呢。所以我一点都没有读懂挪威的森林。我也依然没能进入日本文学哪怕一点点。我只是看完了所有的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