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前十天》_精选读后感_700字
《二战爆发前十天》_精选读后感700字
有史以来最大破坏性、挟裹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二次世界大战,到底是怎么爆发的?是否曾有过避免的可能性?
作者分析了二战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遗症。因为一战后的世界秩序、资本主义制度、欧洲地缘政治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这是系统性缺陷,冲突不可避免,迟早以及规模的不同而已。同时,二次世界大战能否点燃,那些主要国家领导人的人格特质和其国家制度特点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希特勒自认种族优先的民族主义激进特性,让他倾向于采用战争、种族屠杀等极端行为。张伯伦自感要承担欧洲和平重任的温和又固执性格特点,使他心存幻想犹豫不决,限于被动应对。
那么德、英、法等国之间有没有可能达成某种协议而避免战争呢?我个人认为不会,因为这次战争的根本点是为争夺利益进行世界秩序的重组问题。德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恢复发展,希特勒觉得有了底气找回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败国失去的尊严和地盘,为德意志帝国进一步发展壮大获取更多便利和资源。而英法等战胜国想维持他们建立的格局现状。这其中,悲催的波兰处在了尴尬的夹缝里。希特勒一定会进攻波兰,夺回波兰走廊这块战略要地的控制权,但不希望英法插手;波兰人民选择保护国家主权独立,为国家尊严而战;英法两国内心矛盾,不想卷入战争,但要履行职责保护名誉而不得不宣战。于是德国与英法两国只能兵戎相见,只是怎么也没想到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吧。
我喜欢这本书,它让我们从另外一面再了解历史事件,还有,篇幅短小精练,看得快又不累[偷笑],能够让我更深刻的认识二战的发生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