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_读后感_700字
《书店》_读后感700字
译者居然是一名魔法师:小赛艇,像蛤蟆。
第一次读佩内洛普,尽管这本书很有名,又是我喜欢的题材……但是还是趁着再版的契机才拿到手里读的。
她仿佛热衷于漫不经心地交待背景,话说得很少,言外之意很多。她的描述里也常漫不经心地切换视角,从这个她到那个她,从这个她到那个它。在她笔下的它们都很可爱,狗狗们生气僵硬、马儿叹息失望、鹅卵石和细沙不愿承重而从她脚边渗上来、母鸡缩成柔软淡黄的一团专注地生产热量、火星儿发动车后车呼啸。
她笔下的人物也各个都面容清晰,虽然略微有戏剧化的夸张,但四十多岁的女人并不显得无所不知,十一岁的小女生也不是幼稚的傻白甜,每个人都不是面孔角色。
故事发生在 1959 年的东英吉利的小镇上,几乎与世隔绝,这个小镇上要出现一个书店,开头就是书店的老板做梦,一个苍鹭吃鳗鱼鳗鱼逃脱胜负难决的梦。她有时不会做这个梦,显得忙碌又安稳。可看结尾,鳗鱼和苍鹭仿佛分出了胜负。
生活本身会与什么相关呢?被收音机里的新闻鼓舞后马上又因为另一则新闻羞愧,接着为这种无用的羞愧而羞愧,这算不算是我理解的“政治性忧郁”呢?
她说,意志力在缺乏方向感时毫无效用。她经常在让人难受的时候冷静地幽默,苦笑之。小学会将录取通知书分颜色发到每位学生课桌,那些一眼就能被看到黄色信封的学生,一眼就能被看到“死刑”般的生活。书店的老板,仿佛在被警告后,思前想后觉得自己没错,又有支撑,但这支撑最后在物理和精神层面都击垮她的自信。这个小镇需要书店吗?书店能证明她活过、不失败吗?一家小说摆在宗教和医学之间的书店,又能带给人们什么?
期间她卖《洛丽塔》,卖得很好。尽管她自己没有读过,她也并不知道哪句诗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