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偶像的黄昏》_精选读后感_600字

2020-02-06 22:03:13 读后感

《偶像的黄昏》_精选读后感600字

尼采于1889年精神失常,之后的十年,他一直在妹妹伊丽莎白的照料下生活,然而,他的哲学生涯已经宣告结束了。
这本书成书于1888年,尼采像是有预感一样,在那一年停止了写【权力意志——一切价值的重估】这一大部头著作的计划,从书稿中整理部分匆忙发表出来,这便是【偶像的黄昏】,几乎可以说是绝笔之作!
尼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偶像破坏者,他的声音振聋发聩。一句“上帝死了”,引来无数谩骂和反目!这一次,他把矛头对准了道德和理性。他说“这不是一时的偶像,而是永恒的偶像”,“绝不会有更古老、更被人坚信和夸耀的偶像了……也不会有更空洞的偶像了……这并不妨碍它们最为人信仰”。
事实上,熟悉尼采的人都知道,道德的批判一直都是他思考和写作的重点,尤其是在【善恶的彼岸】,【道德的谱系】中,这是核心议题!对理性的批判也是早已经开始,从他的第一部书【悲剧的诞生】里面已经可以窥见端倪。
所以,这本书其实是沿袭了尼采一贯的哲学观,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了“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
哲学类书籍总是读得很慢,而且看的人也很少,很少能够在书中看到有共鸣的评论和交流。不过不要紧,耐着性子一遍两遍三遍读下来,我知道自己已经在慢慢走进尼采的世界了!
希望也在看这本书的你,能够有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