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读后感_1800字
《平凡的世界(全三册)》_读后感1800字
庚子年正月,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历两个白昼两个午夜,于无聊无奈中重温《平凡的世界》。
我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再次读完此书呢,就像读一本新书,充满着新奇新鲜。总会有那么一瞬,眼睛噙满泪水,泪水又夹杂着感叹,感慨中掺和着怜惜。就像听爷爷讲以前的古谚,我总在想方设法地在现实生活中找寻书中人物的影子。出生农村的我无疑更能读得懂书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成熟懂事的少安,心有猛虎的少平,为爱无私奉献的秀莲,勇敢又悲哀的润叶,美丽大方地让老天爷脸红的晓霞,对政治革命一心热忱却一生一双烂布鞋的孙玉亭,金波,金秀,李向前,兰香。。。一个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鲜活饱满的烙印,也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雾蒙蒙的回忆中。
一九七一年,在那个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年代,父亲出生了。我无法细致的了解那个年代,只能从爷爷,父母的回忆中零星积攒起些头绪。父亲没有少安的本事,却吃尽了少安的苦。上小学起,几岁大的孩子每天要出去拾柴,然后背在屁股后面整齐的摞在我至今还有些记忆的小院子里。哦,应该跟我出生时的小院子一样,一个小小的四合院,中间摆着个吃饭的石台子,院门进去,左边是个低檐客厅,也是修在半人高的石头台子上,中间一个石阶,往上走一个布满蚂蚁洞的木头门槛,进的屋内,右手一个土炕铺着一床烂铺盖,中间方桌上面摆着整整齐齐的小物件,哦对了,低头看去是扫的干干净净的地,刚洒完降尘的水。让我把思绪拉回来,晚上放学,父亲还要背个背篓出去拾粪蛋。可怜的人儿,可怜的年代,那会哪有什么东西可拾啊,深秋还不到,村里人已经把树上还没完全变黄的叶子全都摇下来背回了家,路上捡的比自家院子还干净,哪能碰到狗粪蛋子,驴粪蛋子这类稀罕物,庄稼地边上的杂草,满山的杂草,被刮割的只剩下草根,跟被羊刚啃过一样。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艰辛。全家都靠爷爷在生产队混几个工分,可是贫穷家庭也是伟大的,这一家子拿着酸菜,包谷面馍拉扯大了我爸跟我三个姑。
我总是对父母的爱情充满兴趣,就像我把读书时百分之八十的情感投入在书中各色人物的爱情上。这次重温平凡的世界,我愈发觉得父亲母亲就像书中的少安秀莲。在我们那个金牛河包围着的小山村,庄稼汉(至少当时是)的父亲碰不到如润叶般气质大方有文化的女孩,可他遇上了如秀莲一样吃苦耐劳,对自己男人死心塌地的母亲。饭后闲时,我努力让他俩回忆当时的情景:父亲当时中学毕业没多久,母亲是待嫁闺中的山上娃,姥爷是远近几村闻名得到唢呐匠,每逢白事,总要来我们村吹上几摊场,所以对父亲家也了解不少,至于爷爷,我不知道他当时在做什么。就这样,通过媒人的介绍,他们都知道了彼此的存在,在这之前,还给父亲说了杨家河滩的一个女子,不过,这不影响。他俩在媒人家里相见了,母亲说父亲围着一条绿围巾,穿着最体面的衣服,手插在裤兜里。我无法得知母亲当时的心思,不知父亲高挺的鼻梁有没有在她心头拨起阵阵涟漪。也不知母亲是否会有拉起眼前这个男人的手,就对任何事情不怯心,跟上这个男人,再苦再累她都放心的想法。反正顺理成章的,父亲拿着两千块彩礼钱将母亲娶回了家。来了这个家母亲就操劳起来,姥爷家不干的活她也干,通过他俩的努力,这个家慢慢步入正轨,日子也是一片红火景象。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母亲结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回来时金牛河已经由于下大雨刮大水,水漫过列石,足有半人身高,母亲就像我们之前称呼的山上人,没怎么见过大水,趴在独木桥上,看着下面滚滚的泥水,不一会就眩晕起来,一个趔趄没站稳就掉水里了,父亲当时眼疾手快,一下子跳水里把母亲拉了起来,半人高的大水,让他们很艰难的挪到了河对岸,可惜了两身刚换的新婚刚买的衣服,已是一身泥泞。河对岸土台子上站着的中庄社妇女,大声的调侃道:你看人家军平,多么心疼自个媳妇,想都不想就跳到水里拉起了自个婆娘。母亲红着脸回喊:那就算个两旁世人,也要跳下去救人哩!
少平,兰香的求学路,让我想起了我的初一再到初二转到县城初中的光景,个中酸苦,自己知道,莫要回忆。只是我比少平他们都幸运,我有逐渐好起来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幸运的读大学,读研。
整本书里。我一直对爱情格外关注。我骂着少安面对润叶的懦弱,悲惜润叶的勇敢与不幸,憧憬着少平晓霞冲破世俗的爱情(最后哭的最深)。爱情啊,真叫人捉摸不透,后来与某位朋友的交流中,我发现,我还是太理想主义了呀!确实,我向往着年少的爱情,可是我好像已经不再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