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_精选读后感_600字

2020-02-15 05:45:13 读后感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_精选读后感600字

儒生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自我的修行,修行好了,就可以建功立业,这就是治国平天下了。那么,为什么不能直接就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什么在这个人生四部曲中要插入一个齐家呢?

原来,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最重经验的传承,否则没有办法获得土地耕作上的生存依赖。种地那点事全靠上一辈的经验,而上一辈的经验又从上上一辈那里来。所以中国文化很忽视鬼神崇拜,却十分重视祖先崇拜。“家”这个字就是远古时期人们用很难打到的野猪来祭祀祖先的一种祭礼,叫“家祭”。所以,家在西方人看来,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因为他们的灵魂最终要回上帝那里去;而家在中国人看来,却是人生的一种归宿,因为他们的灵魂最终要回到祖先那里去。

所以,在中国文化里,家国同构,可以“家天下”,所以叫国家。

所以,家是人生进退的最后一道防线,家破了,人就亡,因此有个成语叫“家破人亡”;国破了,家也亡,因此有个成语叫“国破家亡”。人亡是修身的失败,国破是治国平天下的失败,不论哪一种失败都与齐家的失败息息相关。

所以,齐家既是修身的检验,更是治平的预演。家就像浓缩的国,它是一个预演的平台,如果你不能齐家,说明治国也就无从谈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