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聚能向宇宙》_读后感_1400字
《鲁冠球:聚能向宇宙》_读后感1400字
两周一人物之鲁冠球
年龄
● 1945-2017年,72岁
职业
● 企业家
总结
1. 初创阶段是关乎企业存亡的关键,创业家的角色在这个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此时,创业家需要成为一位全能人才:他需要不断寻求资源、整合组织内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团队核心角色。
2. 前期资源有限时,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优势资源,从最简单的着手,一步一步处理问题。先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运用以点带面来影响整个局面。把这次使用得好的经验用在下一次的处理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核心就是思考,应用,反思,总结,不断循环。
3. 有的人虽然算不上出色的学习者,但特定的环境会推着他前进。
4. 很多人不是一开始就有崇高的理想,而是经历了从短浅再到远大的过程。从最简单的开始,到达一个台阶就再升高一步,不断进步、演变、升华。
5. 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时候,他会选择那些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又充满挑战的任务,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更容易找到最佳路径。
6. 不同企业或者企业的不同阶段, 对“快”和“稳”应该有不同的把握。
环境
1. 家庭贫穷,初中辍学后,鲁冠球通过关系进了铁器社。
2. 18岁时,铁器社精减人员,鲁冠球因农村户口被精减回家。
3. 前两次创业,均已失败告终。
4. 24岁,鲁冠球带着打铁铺的家当办起工厂,公社农机修配厂挂牌,自己当上了厂长。
家庭
1. 父亲是多面手,为了家庭的生计做过很多活。这使得鲁冠球产生了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
自身
1. 顺应时代,主动求变。青少年时期的鲁冠球认为工人比农民的日子好,农民只有求变,否则永无出头之日。在万向发展早期,鲁冠球闯字当先,走出破局新路,在资源与环境限制中迎难而上;当万向根基初具,他主动打破稳态,推动企业转换动能,寻求更上层楼的突围之道;在企业发展全阶段,他始终积极捕捉内外部信息,时刻准备着以变应变。
2. 愿意吃苦。鲁冠球当铁器学徒时,每天起早贪黑,经受炉火的高温炙烤,然而他却干得十分起劲。创业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要吃苦流汗,谁流的汗水多,谁的业绩就创得大,一分耕耘总有一分收获。
3. 用心思考,不断尝试。鲁冠球坚定了要走出穷乡僻壤的决心,一边思考、一边观察,从日常小事中,寻找突破口。只要能有赚钱的机会,他都愿意去尝试,哪怕伴随着未知的风险。
4. 敢于冒险。早期创办粮食加工厂时,鲁冠球缺乏经验,在一次设备事故后便关闭。后来他搭起自行车修理铺,吸取上一次的教训,盘算了成本和政策风险,但却忽略了市场规律,最终也走到了尽头。
5. 越挫越勇。前两次创业失败并没有打击到鲁冠球,他反而意识到有很多机会,只是需要控制风险。
6. 有人格魅力。前两次创业亏本了,第三次创业,朋友依然相信他,帮他筹钱。
7. 自我效能高。富有自信,行事果断,勇于挑战困难,不言放弃。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这使得他敢于挑战创业的艰难,具有创新、创业的动机,对未来充满信心,能够坚持把企业办好。
8. 不断进步。通过一次次地实践、总结、再启程,他从一开始不懂不知,到控制自如,严守着创业的生存底线。
9. 不断学习。最初只有初中文化,后来获得高级经济师职称,香港理工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10. 越来越谨慎。在后来的决策中,他每一步都走得很谨慎踏实,在确定非常安全的时候才会往前迈进。
11. 勤奋自律。几十年如一日地投入到工作中,极少将时间用在工作和生活以外的事情。
名言
1. 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