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_精选读后感_800字

2020-02-07 09:09:22 读后感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_精选读后感800字

相对于奥尔罕的小说来说,这本回忆录或者说散文集显得稍微有些逊色。标题是伊斯坦布尔,所以我抱着主要内容是一个人关于城市的记忆来看的,但是这样的部分大概只有三分之一,而且是以作者相关的贵族生活圈为主的,当然你可以说写东西很难离开作者个人的生活,但是如果多一点对城市变迁历史的客观描述会更好。
另外一个问题是超过三分之二的内容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回忆录,父母,哥哥,初恋,朋友,小学,中学,大学,等等,我并不排斥一个作家写自己的生活,但是我想看到更细腻的东西,少一点“忧伤“”呼愁“这样的大词。这两个词我觉得起码在书里面超过了一百次,但是好像总是作者在陷入自身情绪的时候出现,又特别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为读者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写的好的地方,关于童年,以及和哥哥的打架的部分,挺有意思的。因为我小的时候有和一个弟弟打架的经历,而且我们感情特别好,作者在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他总结了那种打架的精髓——孩子间的一种智力和体力的搏斗、挑战、胜利或者屈辱。他描述某次被哥哥痛打后的心情:”躺在地毯上哭,像个孩子想象参加自己的葬礼,之后我就睡着了。哥哥心地善良的程度并不亚于我,他在书桌前用功一阵子之后,开始为我感到难过。他叫醒我,叫我换衣服睡觉,但他回去做功课时,我仍未更衣上床,而是沉溺于阴暗的自怜中无法自拔。”这一段很喜欢,很细腻的写了孩子特有的情绪,如果能多一点这样的细节,可能会让这本书更有魅力。
这本书还有一个好的地方是有大量的图片,关于伊斯坦布尔的,因为作者本身除了是作家以外大学学的是建筑,并且一度努力成为画家,他的构图让他的照片很有魅力,虽然全部都是黑白照片,但是光影和对建筑结构的捕捉特别的成熟。看了很多他的图以后,我在别的地方看摄影师照片偶然看到一张图片觉得是土耳其,结果果然是。
另,这本书提到了作者还写过一本叫《纯真博物馆》的书,有机会可以找来看看,再决定,是不是奥尔罕还是写小说比较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