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本书主要由三个部分:
- 正传
- 正传续,续传,补编
- 后记和《穷查理年鉴》
概述
富兰克林几乎是一个全才,涉足了多个方面: 商人,政治家,发明家等等。但是我们对于这样一个“成功人士”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 如果成功人士只告诉你他成功的事迹。他只是在秀肌肉。
- 如果成功人士告诉你他的价值观导致了他的成功。那他就要论证他的价值观与他成功的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
- 如果他告诉你他的行为和经验。这才称得上是好的传记。对人们学习有很大帮助。
一,正传部分
与许多穷孩子一样,富兰克林小时候也是为了生机而到处奔波。但是穷孩子多去了,印刷工人多了去了,为什么只有他一步步走了上去?注意到他与别人的一个不同点——爱读书。
我自幼喜爱读书,手中仅有的一点零花钱都用在了买书上。
读书这件事前些年争议很大,一些人认为读书时好事,增长知识和见识; 另一些人认为读书脱离现实生活,慢慢地容易变得书呆子气。
但在富兰克林这里,读书有了两项成果:
- 写作能力
- 说话质量
这两项使他能够在某个机遇,受到一些人的重视。
一,写作能力
读书多了,自己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在另一个角度可以被称为文字宣传能力。
这种能力使他在两个方面有提高:
- 自身的舆论宣传
- 受其他有能力的人的重视
例证一:
注意到富兰克林在后期进行公益事业宣传的时候,总是先出版一本小册子打好舆论基础,再进行下一步的实质性行动。
例证二:
这也使他能够与别人不同,在某个机遇点受到某个人的重视。
州长看了我的信,又听说我年纪还很小,感觉挺惊讶,夸我是个前途无量的青年人,应该加以鼓励。
二,说话质量
第一阶段——辩论
大量阅读使得他的思想迸发,在苏格拉底书籍的影响下,变得喜欢辩论。但是辩论并不能说服人。
他后来这样说:
以我所见,凡是喜欢争论、解释和辩驳的人总是倒霉的。尽管有时候他们能获得胜利,可是人们也对他们心生厌恶,获得人们的好意相待对他们比胜利更有用。
第二阶段——成果
读书的见多识广使他能够凝聚周围同伴。
我读书多,见识要比凯默广多了,所以他们更喜欢和我说话。他们邀我到他们家里去,把我介绍给他们的朋友,对我十分热情,而凯默虽然是老板,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他们对他显然有点冷淡。
这种凝聚力,能够促成更多的人的在一起。并且与此同时能够吸引中上层受教育的人的重视。他由此认识了许多商人,议员,政府官员。
第三阶段——真诚
说话的技巧并不能带给人什么积累。他慢慢发现,真诚才是最重要的。
我慢慢地开始相信,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实、诚恳、淳厚才是获得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总之就是情商很高。
假如一个人帮了你一次忙,那么以后他会比受过你恩惠的人还乐意帮助你”
二,正传续,续传,补编
这三个部分在书里是不同的章。但是之所以归位第二部分,是因为这本书是富兰克林的成果。
由于前期的积累,读书认识的,上班认识的人。能够团结一批人,资金有来源。富兰克林创业成功逐渐发迹。
此事他已经相对于大多数进入了中产,但他不止于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商人
- 公益
- 从政
- 科技发明
说得最多的是从政和公益两个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公益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他常常这样做:
- 召集社团的小伙伴制定纲领。并且给人层人士写信取得认同。
- 编写小册子并且引发。来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
- 进行实质性募捐活动。有了上层认同,有了群众支持。似乎他的每次募捐都超过了预期。
富兰克林是一个善于观察,作出计划,并且能够作出行动的人。
- 消防队建立
- 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
- 帮助医生建立医院
- 道路和路灯
三,后记和《穷查理年鉴》
由于这本自传还没有完成,富兰克林就离世了。所以后记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和缅怀。
《穷查理年鉴》是富兰克林的一本书——单独出版的书。有点类似《圣经·箴言》的智慧的话一样,是教导人的话语。被称为美国很多价值观的来源。
————真诚的分割线————
富兰克林是一个作出行动,喜欢读书,善于交朋友,善于观察,热心公益的人。但是他并不是完美的人。这也正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他很真诚。
- 对于换工作:
比起我当时排字的工资变少了,但更有前途。
- 对于娶妻子的小念头
没多久我就发现一般人都认为印刷业不是个赚钱的行业,娶一个带钱来的妻子是没什么希望了,
- 对于自己思想的出轨,其他自认为不好的行为。
这个时候我也已经没有宗教的束缚,我仗着她对我的依赖,竟然图谋与她发生关系,这是我犯下的又一桩错误
那个时期,那种不可抑制的青年人的情欲常常驱使我与偶然相遇的下等女人发生关系,
- 刻意地故作勤奋
有时会刻意地把店里购置的纸张装在手推小车上,穿过街道,推回家里。
- 事业上的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
但是外界并不清楚,我派送报纸是贿赂邮差,由邮差暗中操作。
- 其他【人生经验】
我曾经觉得难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把指挥大军如此重大的任务托付给这样一个拖沓的人。但是后来我阅世渐深,熟悉了攫取职位的方法、封官赐禄的动机之后,就不再惊奇了。
因为当一个人需要别人的赞助去完成一个计划时,他的声誉要压过别人才行,但是这样也许会有人疑心发起者是想借机提高自己的声誉
这些太真实了,太诚恳了。他的自传,没有刻意渲染,没有做作。他所相信的价值观,宗教态度都能清楚地看到。他对自己过去的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的不道德,都很坦然。这是真诚的作品。真诚使得这部作品更可贵。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李录在评价查理芒格的时候说他是“商才士魂”,灵魂更像是中国的士大夫。他说,“在整个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我自己愈发地觉得,中国文明的灵魂其实就是士大夫文明,士大夫的价值观所体现的就是一个如何提高自我修养,自我超越的过程。《大学》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价值系统在之后的儒家各派中都得到了广泛的阐述。这应该说是中国文明最核心的灵魂价值所在。”而查理芒格践行的理念源泉之一便是富兰克林。他们都自律得可怕。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唯一同时签署过美国三项最重要法案文件《独立宣言》、《1783年巴黎条约》、1787年《美国宪法》的建国先贤,是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
未阅读此书时,依据富兰克林的一生,猜测本书定是写得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然而,当静静阅读时,你会惊讶的发现,富兰克林先生,就像一个平凡的小老头,搬一张小凳子,到上一杯白开水,摇着一把蒲扇,坐在树荫底下,讲述着自己的那些事儿,津津乐道发迹于印刷工人的经历,毫不掩饰自己犯过的错,而对于自己卓越的功勋则轻描淡写的带过,质朴而又亲切。
富兰克林,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应是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附富兰克林的自我道德约束: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二、沉默。言必于人于已有益;禁止无益的闲谈。
三、秩序。一切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日常事务何时起、何时完,当有它们的安排。
四、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坚持不懈。
五、俭朴。用钱必于人于已有益,戒除浪费。
六、勤劳。勿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有用的事,戒除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勿思邪恶,唯念正义,说话也应如此。
八、正直。不做有害他人的事,也不要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应尽义务。
九、中庸。避免极端;若受到应得的处罚,要容忍,勿发怒。
十、清洁。身体、衣服、住所力求清洁。
十一、宁静。勿因琐事或无法避免的普通小事而惊慌失措。
十二、谦逊。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