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秋叶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大部分人能分配给读书的时间就更有限。对很多人来说,读书又是学习、提升最容易的方法之一。可是,你会读书吗?哪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如何选到适合自己的书?如何从书中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如何从书中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用起来?如何通过读书,建立自己思考问题的框架?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如何高效分享书中的知识与技能?有关阅读的诸多难题,秋叶老师一一靠谱回答,同时分享高效读书的方法,让你活读好书、爱上读书。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我一直都说开始看一本书之前先去豆瓣看评分,8分以上果断看,7.5分以下斟酌一下,基本上是没有可看性的。本书豆瓣评分7.2,看到这个评分,因为在看了续篇觉得写得还蛮有谱的情况下我还是买下了这本书,直到续篇完入正文,作者开始无休止拼凑拆书文章,我才意识到,又浪费书币了。虽然只是3个书币,但也是我1.5个小时的积累。
这是我今年看完的第62本书,虽然作者秋叶老师说攀比数字没意思,但在书里他也没少播报各种数字数据。比如,秋叶老师多次罗列几天之内去了多少城市,做了多少次演讲,举行多少次培训,回复了多少次邮件又在后台回答了多少个问题,又看了多少电影之类……再比如秋叶老师说一年读120-180本书,02年-03年看了500多本书,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读十来本,这个数字够震惊吧!我想起小时候看机器猫的漫画,一天也看不了这么多本年。敢情秋叶老师异于常人?非也!且看秋叶老师的读书方法论—— 比方说一本小说,主要情节都看到了,一些章节快速翻过,算不算看完?比方说一本专业书,大部分内容都是知道的,只有一点点不知道,我就只看这点内容,算不算看完?又比如说一本书,我快速翻过,主要观点我记住了,等到需要时马上就能翻到具体章节细查,算不算读过。再比方说一本诗集,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算不算读过?反正对我来说,都算读过。
好吧,原来如此,这蛋扯的,啥都不说了,我给一个大写的服字!
继续说数字,我是一个有点强迫症的人,一般开始看一本书,不把它从头到尾看完总觉浑身不舒服。(插个题外话,今年我看的最最最最最烂的一本书是《我们的婚事》,也是在微信读书里看的。文笔奇烂,且从书名也可以大略看出无非就是婆媳小三家暴出轨离婚之类的情节,狗血成这样的一本书,我也翻着白眼吐着槽地给看完了。有点神经病般的自虐嫌疑!对,我就是这么个人,说好听点叫有始有终,难听点就是死心眼。)但是这本拆书宝典却让我忍无可忍。中间大篇幅地拆解那本《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作者是跟这本书杠上了吗?我有这个闲工夫看你大篇幅的拆完的碎片,不如看原书了!反正依照秋叶老师的读书方法,我也算是读过这本书了!
书中大量的拆书片段,大部分介绍的是一些业界的大佬崛起原因——刘强东、周鸿袆、王兴、马云……再穿插一些秋叶老师的评论。比如说道周鸿袆说要站在客户立场像小白一样去思考,秋叶老师就说他的模式也是周鸿袆说的这个路线轨迹。比如王兴的理工科男做事模式,秋叶老师又说这点王兴和他很像等等!蛮好的,怪不得秋叶老师如此成功。我觉得秋叶老师哪天不做PPT了,去亚马逊做个图书编辑,肯定也是会相当成功的。书评写的如此透彻,太能激起大众购买欲望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本书的书名有失偏颇,我以为是讲阅读方法论的,比如像是《如何阅读一本书》或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之类的书,结果是拆书宝典!我觉得此书应更名为《如何高效拼凑一本书》更为贴切。
鉴于秋叶老师粉丝众多,若我以上所说让您觉得气愤了,也请您别来找我辩驳了,毕竟打字好累……写完这篇,这本书的内容我已经全部忘光了……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作者简介:秋叶,原名张志,湖北黄冈人,机械工程硕士,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新浪微博红人、PPT专家,实战网络营销专家。主业培训、上课;副业做在线教育课程和出书。本书的核心是分享作者读书心得和建立思维框架以及如何学以致用到工作、生活、个人成长上。
作者认为:如今快,人们忙上班,忙加班,忙带娃,忙聚会,忙旅行,忙到一年看不了十本书。好不容易翻本书,又常常觉得现在的书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生活、工作没啥帮助,看书的时间和买书的金钱都打了水漂,不如工作或聚会来得实在。
但读过书的人,特别是读过好书的人,内心深处总觉得看书是件快乐而且重要的事。总之,读书成了一件纠结的事,我看很多人弥补这纠结的方式就是赶着网店大促销买一堆书,然后就那么堆在家里。
我想告诉大家,其实你该工作就工作,该玩耍就玩耍,每年照样可以读上百本书。
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因为本人就常常纠结,也会赶着促销买过好多后来都懒得拆封的书,而很多书看完没什么收获,要么看完还是一头雾水抓不住作者表达的核心思想,看本书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逻辑思维以及提炼总结的能力。
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本书可以作为工具书来时常翻阅查询,内容涉及到很多的方式方法以及举一反三的案例运用到工作生活中。
比如,读书的十种方法可以交叉使用高效的读懂一本书;如何做读书笔记快速整理核心要点;如何建立思维模型拆书化为己用。还有断力如何训练达到高效讨论沟通、德雷克斯勒-西贝特团队绩效模型7个阶段完成团队项目目标、创意思维大师爱德华·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提升团队决策能力、MORS法则教你如何带人提高行动力等等;
所以在还没能够建立自己思维模型前,当我们工作中、生活中遇到某些能够运用到书中概念的时候不妨回头翻翻。
本书适合平常读书时间少,进入职场想通过看书充电提升的上班族学习;更适合有时间多看书的大学生,把看的书转化并建立自己思维模型对以后步入职场有很大帮助;也适合所有喜欢看书但不得要领看完就忘不能转化吸收的人。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好久没有读书了,惭愧惭愧,一直以为读书需要仪式感,必须在一个悠闲的午后,找一个舒适的地方,晒着太阳,旁边一杯咖啡,如果不是,至少也能抽出一下午的时间,窝在沙发上,有杯水,还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然后才能静下心来看书,全身心投入,关掉牵扯我心的各种app,我错了,错在太追求完美,世上之事纷纷扰扰,已经不是心无旁骛专心读书的年纪了,因为追求完美,反而一本书都没读,真是得不偿失,所以现在要转变观点了,把读书当成像吃喝拉撒一样的凡尘俗事,一有时间就看,没有时间也要挤时间,问问自己,一日三餐为什么要吃,怎么抽出时间吃的?读书就要像这样是必做事,任何时候,不管看不看的进,读一二分钟,实在读不进,换本书,只要是好书,一定会有所裨益,挤时间读书,无聊的时候读书,忙的时候放松一下,抽时间读10分钟,不要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