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读后感(3)篇

当孩子诚实地说他不幸福的时候,很多家长无法理解,包括我自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家长第一反应应该不会是自己,然后,读完此书,你会发现,我们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孩子。捋一捋书中的经典语录,都可以让我们思考一番:
“宇宙也许是有边际的,房屋再大也是有边际的,但人的爱心完全可以没有边际。如果爱心是一个小屋的话,它完全可以容纳下那些需要进来的人。
孩子的心灵被滋润了,自然有了情感,这时需要我们成人能给孩子自由表达情感的机会,而我们成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地去感受孩子。
只要我们爱孩子,用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挚的爱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与我们’交换’,用同样真挚的情感’回报’我们,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这样的情感会促使她发奋努力,遵守纪律。
人们一般只会欣赏美景,却很少有人想到欣赏美丽心灵。美丽心灵比美丽风景更美,欣赏它更能给人带来满足与幸福的感觉。
成人想成为天使就得首先放下上帝的架子,怀着一颗无怨无悔真诚朴实的心去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然后去正确地帮助孩子。
心灵是最纯洁最美好的,就像最珍贵的艺术品一样,需要成人用心思用灵魂好好感悟。孩子在表达他心灵的时候无法使用成人已经惯常使用的语言与方式,而是用自己的语言与方式,这就是艺术。
孩子虽然是我们自己生的,但他又是属于整个社会的,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不仅仅关系到一家一户的幸福,更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
只要教育者能够真真切切地感悟童心,他就能与被教育者建立一条心灵的通道,与他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从而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气息。
爱不是教育的一个部分,而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必须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老师爱孩子了,才能找到适合于孩子的内容和方法,这样孩子才能接受。
不是由爱出发,而是由恨出发。由恨出发,就失掉了前提,导致教育的失败。
爱对教育的意义就像光,始终照耀着整个教育的过程。爱是人的天性,在我的感觉里,它就像空气,被我呼吸着,我已经意识不到爱的存在。
爱这种东西实在难以言说,尤其在实施的过程中,更无法用语言表达。就拿我来说,很难清醒地感觉到爱的存在。当一个婴儿在如饥似渴地寻找奶头,我想任何女人,见了都会把奶头赶快塞到他的嘴里。就是这样的情形,一秒钟都等不及。你分辨不清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
如果成人是天使,就会用智慧引领孩子走出这种境地,让孩子重新笼罩在美好的氛围之中,并为自己创造的美好而自豪。
世界上很难找到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但为什么许许多多的孩子心中满目疮痍?关于这一点,我想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最终证明他之所以那样做全是为了孩子。
成人的感悟是孩子心灵力量的源泉,得不到成人的感悟,孩子的心灵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干涸,直至变成沙漠,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培养出来的孩子普遍缺乏人格力量以及精神支柱的缘由所在。
……”
这本和上本李雪的书一样,是一本舍不得匆匆读过去的书,有些内容听得不是很认真,因为想着现实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复又回到书中感觉陌生,我就又返回之前的篇章重读。一本适合反复阅读的育儿书籍,有些案例触动内心,让我们回到教育孩子的情怀中。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读后感 第(3)篇读后微语:作者简介:李跃儿,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七巧板》、12频道《心理访谈》等节目嘉宾,曾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创办“李跃儿巴学园”,开设“李跃儿教育论坛”,著作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等。 内容简介:此书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她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教育者学习爱的智慧的过程,不仅对教育孩子有用,对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也有深刻的意义。 这本书是作者李跃儿老师经过二十二年摸索出来的经验结晶,用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让很多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特别是对于已误入歧途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一剂良药,它能让家长们轻松掌握关于爱的灵魂、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出路、教育的方法这四大范畴的至理心法与技巧,让你改善同孩子的关系,达成美妙的沟通与幸福。 作者李跃儿是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人,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她的书里处处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每一个在她笔下的受传统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让人勾勒出来,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当方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怜或可悲的命运沉重的令人窒息,要么沦为杀人犯,要么精神不正常、要么自闭、要么自虐,他们本是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本来应该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怜的孩子,为了成为爸爸妈妈心中想要得人才,不仅搭上了自己本应快乐的童年,还要承受心灵扭曲而成人后的种种苦恼。其实,这些被错误教育方法折磨的孩子任何人都渴望关爱,希望被爱,被温暖,能够得到稳稳的幸福,可是呢,能让孩子幸福的三原色,家人们却是给了他们一种或者两种,终究,他没有调出幸福的颜色,这不能全怪他们,只是这本身就是一个不会成立的命题。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是被作者李跃儿老师观察入微的细心与敏锐力,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及富有爱心的人性所感染。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愿更多的家长能看到此育儿宝典,反观自身,查漏补缺,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培养出一个个人格健康阳光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