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故事》_读后感_700字
《哲学的故事》_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相当晦涩难懂,哲学重逻辑,加上形而上的理论和专业词汇,让我这个逻辑控在某些段落读到有些失控,甚至消化不良。文中对于某些哲学家经典哲学的引用,我心中默默地没文化地念:请说人话。为此,我只能对逻辑的部分稍加松懈,跳过某些晦涩的细节坚持读完全书。
但这本书的优点也是突出的,我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朗读,文字如诗歌般优美动人。其次在每一章节的结构上也很合理,先介绍哲学家的历史背景和生平,再提及他的经典的哲学主张和著作,最后是正负多元化的评论和结局。每位哲学家的观点和他的生平和时代密切相关,我个人比较喜欢平衡而长寿的哲学家,比如苏格拉底和伏尔泰,前者开明崇高,后者热情务实。对于比较偏执的哲学家,如叔本华和尼采,他们在生命中爱的缺失,让前者成为悲观的理性主义者,后者自命为欧洲最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但这也使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思考和理论更加深入和尖锐并特立独行。
人到中年,四十不惑,或多或少已形成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近来喜好历史和哲学的书,意欲在其中升华!比如人的欲望、感性和理性,前二者可谓个人的先天不足或优势,而理性在于后天的学习与成长,可弥补或调控前者。对此我有切身体会,原生家庭中的缺失,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和反思,在之后的人生中通过理性一点点地补足!比如唯物还是唯心?我自己前半生唯物,为了解决温饱而奋斗,在建立了物质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后半生致力唯心,做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淡泊名利与得失,追求内心的幸福与自由。唯物追求下限,而唯心追求无限。学习人生的哲学,透过现象看本质,愿能从容自在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