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_读后感_800字
《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_读后感800字
作为接触的第一本童话心理学分析书,确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作者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关于“原型“Archetype的理论出发,沿用了Mary Louise Frantz的童话心理分析方法,分别探讨了七个童话故事中女性自我意识或主动或被动觉醒,经历磨难即整合内在Arnimus & Anima阳性力量与阴性力量的心理历程,最终发展完整和独立自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童话,神话,英雄传奇,成长小说都是一个自我探寻和发展的旅程。
理论上,荣格认为人类社会的文学,艺术,神话,童话,物品等等汇成了一个集体无意识的意象与意义的集合,神话和童话的产生更原始,可以通过样本比对分析得出原始模型Archetype,来解读各种意义; 其核心在于,人的梦和各种童话都是集体无意识和人类意识的碰撞。其次是关于象征Symbol和符号Sign的讨论: 象征是符号还在意义暧昧不明时期的各种可能解读,是混沌和神秘的,类似解梦的过程; 当各种象征的意义被清晰讨论并固化唯一化之后就变成了符号,例如国旗。
作者将故事情节,童话人物,其他人+物运用心理分析的方式解读出来,其中感触较深的是:
• 公主代表着女性发展的各种潜能
•女性自我发展之路是不断整合内外男性与女性力量的过程,经历的人事是内心精神力量的不同面向,例如正面和负面的阳性和阴性力量。王子、老国王,皇后、女巫、小矮人、牧童、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心理世界不同发展阶段邪恶或积极的阳性和阴性力量。传统的基于异性恋的王子拯救公主的叙事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公主(代表未发展出独立自我的初始女性)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遭遇和整合邪恶和正面男性力量的必要。故事解读的基点很female-based.
• 有趣的是,作者指出在这些童话故事和现实生活中“情欲/婚约”通常是女性自我发展的激发因素,一个召唤;可以看见弗洛伊德关于libido的解读。
总体阅读感受佳,理论阐释清晰且有重点,主要人物的解读颇具趣味,兼具知识与趣味性; 但行文中存在一些过于个人化、僵化和泛化的解读。定位应该是流行书籍,而不是科普或者学术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