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少有人走的路:每天十分钟,一学就会的心灵疗愈法》_精选读后感_800字

2020-01-15 06:53:41 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每天十分钟,一学就会的心灵疗愈法》_精选读后感800字

本书一直比较畅销。该书作者M·斯科特·派克是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在作者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治愈了成千上万个病人,这本书就是以其从业经验为基础写成的。

作者从心理、神经方面来讲病症,以实验、测验的科学方法作论述。有些方面浅尝辄止,点到即可,有些方面分析到位,能很好的让读者感同深受。

比如关于愤怒就写的很好,

‘寻找快乐的点滴

要有保持镇静的习惯

减少你的怒气

常保持温和的态度和平静的空气

习惯储存精力,淡然的态度。’

这方面适合任何一位读者。

另外还有对想象的阐述,斯科特教授认为在困难、疾病面前不要去想象,否则会把一小撮土变成一个小土丘,让事实成真。这是心理疾病的成因,也是恐惧的力量。

关于做梦斯科特教授做出了解释:一般健康的人是不会将梦看得很重要。大多数的梦是不会成为事实的,它们不过是给予日间一般忧思过度的人一种机会,使他们在梦中可以自由表现。如果你能以这种理智的方法去解释梦,你便可以不会再惧怕梦,以为梦是不好的预兆。为什么不去梦些可喜的梦,实现时便可以令我快乐呢?

由此看来做梦令人烦恼也是人的常态。但斯科特教授又让人们接近常态,因为心理常态意味着心理健康,反之亦然。这不矛盾吗?这里涉及到了一个关键词“平衡”。教授认为人们就是活在矛盾中,完全常态令人无趣,而工作生活又需要常态。

说到关键词插一句,有读者看完此书提炼出几个关键词来推书。其实作者讲的很杂的,不是很好总结,但读者朋友们还是可以各取所需。

接下来说说作者,也是普遍认为是书中核心的自律与成长。这两方面就多了些训练的成份,训练自己蜕变但以他人喜欢为前提。所以,相对于哲学,心理学显得并不纯粹。当然前者是指引生活,后者是治疗疾病。

那么想看本书的完全可以挑选自己想关注的章节来阅读,没有的病灶完全可以忽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