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_读后感_700字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_读后感700字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谈论的是一个读者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虽然每个人都会死亡,但为了幸福的生活,快乐的玩耍,大部分人们都假装它不存在。而作者作为两位耄耋老人,竟如老顽童般百无禁忌,把今天作为余生的第一天来过,用最后的时光聊聊死亡。作者采用了哲学论述中最流行的对话体,偶尔插入几个寓言笑话,虽然观点散乱、难成体系,但还是有很多闪光点,
譬如:弗洛伊德把“爱欲驱力”和“死亡驱力”作为人类各种活动的主要动机,爱欲驱力好理解,死亡驱力最温和的表现形式莫过于远离刺激并寻求安稳宁和的心理需求,是不是想到了那个专属于中年男人的那个词——“佛系”,其实这是一种“死亡彩排”,把“生命的不安转化为无机的稳定性”。
还有,泰勒对左右脑功能的论述,左脑告诉你逻辑关系,它线性而有条不紊,人类靠它成为痛苦的哲学家;而右脑则直观的图片化处理大脑当下感知到的外部环境,它能与宇宙所有能量融为一体,那是一片愉悦的海洋。所以男人偶尔聚在一起喝酒,正是想暂时关闭左脑的理性,享受右脑呈现出的快乐信息。李白作诗前饮酒估计正是借用右脑才写出了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诗篇。梵高的疯癫病也让他用右脑看到了《星空》、《向日葵》的能量场以及镜子里的自己。
对永恒的理解,永恒不是在时间中永远存在,而是那些永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珍贵时刻。因此,我们讲的时间可分两种,一种是钟表记录的时间,它能保证那些重要时刻不会一起发生;一种是记忆里存在的时间,这对我们更加重要,在人生的某些重要时点,那一刻,便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