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_精选读后感_2700字
《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_精选读后感2700字
这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他的成名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影响了全球大量成功人士。
这本书是柯维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根据他永远“活在高潮”的理念,这本书也可以被认为是他写的最好的一本。他把之前的7个习惯浓缩成一件事,那就是随时随地能够做出“第3选择”。你可以把“第3选择”当做一种人生信仰,也可以仅仅当做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柯维受孔子影响很大,所以《第3选择》可以被看作是他老人家“吾道一以贯之”的集大成之作。
作 者 简 介
史蒂芬·科维
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柯维的思想成就与卡内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并肩比齐。他是世界备受推崇的领导工作权威,家庭问题专家,教师,企业组织顾问,在领导管理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是他的受教者,AT&T、通用电子、全禄、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的高级主管都是他的学生,李开复等中国顶尖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也深受其思想的启发。每年,来自全球的个人、家庭、企业、教育界及政府领导者的受教生更是高达百万人之多。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第3选择》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引言:这本书是用来解决一切问题的
一、什么是第3选择
二、协同思维模式
三、职场中的第3选择
四、家庭中的第3选择
五、校园中的第3选择
六、第3选择和法律
七、社会中的第3选择
八、第3选择的人生
九、由内而外创造第3选择的20个建议
正 文
引言:这本书是用来解决一切问题的
一、什么是第3选择
面对任何问题,普通人都会产生两种选择为什么不试试第3选择?我们协同,一起达成另一个更好的结局。
二、协同思维模式
寻求协同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一
我看到自己。将自己看作一个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听起来很容易,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身份和所代表的派别。常常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遇到难题就会告诉自己“没办法,只能这样了”。这样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你是无法看到自己的。
思维模式二
我看到你。视他人为人而非物。很多时候我们在和他人打交道之前就已经对对方下了定义。“他是一个富二代”,“他是一个官僚”,“他是一个奸商”,“他没什么文化”……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定义,甚至包含着仇恨和偏见。当你无法感知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个人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想要和他探索第3选择。
思维模式三
我找到你。面对冲突而不是回避或自卫。当你与别人见解不同时,最好的应答是:“你不同意?我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并切实采取行动。在这一步需要极强的倾听能力,尤其是双方情绪激动的时候,更需要能够学会同理心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和争辩。
思维模式四
我和你协同。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在这一步当中需要很好地使用头脑风暴的工具,不要在创意的过程中过多的评判和争执,鼓励大家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直到能够满足双方的最基本需求。必须要相信能够找到第3选择,这一步才会有好的效果。
创造协同的四个步骤
询问
问对方: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是个革命性的问题,可以让对方减少防御,与你一同探索实验;
界定
双方讨论“更好”究竟意味着什么;
把双方所需要的更好的基本条件都列举出来;
创造
双方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创造一个可以达成界定条件的第3选择;
达成
当形成真正的第3选择时,协同各方会群情激奋,这时达成了协同。
三、职场中的第3选择
一个女上司如何处理员工要求加薪
当员工要求加薪时,领导没有拒绝或者同意,而是说“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你的事”。(我看到你)员工不仅讲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还谈到了最近的工作和对客户的分析。领导帮助员工对客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委派员工负责更多的客户。员工感受到了领导对自己的尊重,并看到了工作的希望,而且,最终也提高了收入。公司并未因此遭受损失,提升了员工能力,获得了客户。
这一切源于领导的第3选择思维,她把员工当做人,而不是对手。她愿意倾听,员工才愿意协同。双方充分沟通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四、家庭中的第3选择
五、校园中的第3选择
一位校长如何改造一所混乱的学校
六、第3选择和法律
每年会有数以亿计的金钱被用于法律诉讼,很多诉讼双方根本都没有见过对方。就是习惯于把对方想象成难以沟通的混蛋。于是律师这个行业在现代社会崛起。一个普通的官司常常会打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最终的赢家只有司法系统。
第3选择不能解决所有诉讼问题,但如果可以耐心倾听对方,看到自己,也看到对方,双方愿意探索第3选择的话,很多诉讼都是可以避免的。
七、社会中的第3选择
八、第3选择的人生
第3选择最本质上的思想其实是佛教讲的无分别心
我们通常把生活分成“工作”和“休息”,于是“不停地工作”和“退休后休息”成为了两种选择模式。
第3其实我们可以寻找第3选择:“做出贡献,享受人生”。
如果你有一个永久的使命,你就可以永远活在高潮中,选择奋斗,同时也是选择了享受。最重要的是,有个愿意为之奋斗的使命。
九、由内而外创造第3选择的20个建议
1.不骄傲自满,放下自己总是正确的想法。
2.学会说“对不起”。
3.快速宽恕被轻视的感觉。你可以选择是否被冒犯,如果你感觉被冒犯到,那么就别理会这种感觉。
4.不要给自己或他人太大的承诺,从小承诺开始。
5.顺其自然,继续远行。
6.广泛阅读。
7.每天尽量去锻炼身体。
8.保持充足的睡眠。
9.研读鼓舞人心或者神圣的作品。
10.给自己一些时间,安静地去思考。
11.对身边的人表达爱和谢意。
12.合理地运用你的双耳和嘴巴。
13.学会用时间、真心、宽容和肯定去慷慨待人。
14.不要去与别人比较。
15.心存感激,并且善于表达出来。
16.秉着无尽的热情去为他人发现和创造伟大的胜利。
17.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可以先休息一下。
18.如果真没办法达成协同,请记住在某些情况下“不交易”是最好的选择。
19.当涉及他人的应变能力、缺点和优点时,你要一笑而过。
20.永远不要忽视第3选择的可能性。
结 语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让更多的人喜欢读书。我的学生们喜欢让我推荐书,但读得很慢。于是,我想到解读好书的“十分钟读书法”。同时,很多人经过十分钟读书法之后更喜欢这本书还会再去购买图书。所以作者、我和会员形成了共赢。
为了让社会因此受益,我想到读书会的收入可以拿出很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更多的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是一个更大的第3选择,我想我会干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