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读后感(3)篇

能在普世悲观的调调里写一本表达乐观主义的书,无疑是既让人喜闻乐见又让人抱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去翻阅的。
《理性乐观派》是我在比较低沉的时候遇到的,本想着很快看完抚慰一下当时比较郁闷的小心情,结果期间被各事打断或者自己偷懒,所以拖拖拉拉地看了好一阵子,这才在一年结束前终于看完了。拖的太久,看了后面的,前面的印象已经不深了,不过,它确实是一本散发着正能量的书,乐观的调子即使隔了那么些时间还是在脑海里留下了鼓舞。
此书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开始论述了作者认为人类社会能保持不断发展、前景乐观的特点,主要是交换行为、城市发展、创新等;对当下普遍悲观的论调譬如物种灭绝、气候暖化等提出了自己的乐观看法,既然书名里有“理性”二字,那么他的乐观也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他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作出的客观分析,譬如他认为气候暖化历史上也有气温升高的时期,但是根据当时的记录和统计,气候的暖化并没有带来很大的灾难,反而对有些寒冷地区有了好的影响,在当今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下,通过进一步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社会能将气候暖化的影响变得更加正面。诸如此类的分析在书里比比皆是,数据引用、事实说明无不娓娓道来,看着还是让人服膺的。
看此书的一个收获是,思考问题可以尝试从正反向同时思考,在一片主流论调下,是否还有不同的角度?譬如,大家都认为环保的可再生能源,诸如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它们真的就生态友好吗,如果考虑到它们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对比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火电,其实它们的消耗更大,并且在能量转化和发电成本上它们也没有优势,它们享受的高额补贴也占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量资金……呵呵,对于一个混在可再生能源行业里的人来说,这样的论调让人感觉被打脸。但是,也得感谢有这样的不一样的说法,让人既无需盲目悲观也不要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读后感 第(2)篇
正是因为这世界上的痛苦和匮乏远远超过了我和任何善良人的愿望,才有必要在道德上保持抱负远大的乐观情绪。倘若发明和创造停止了,未来的确非常可怕。到目前为止,对人类来说最危险、最不可持续的事情,就是关掉创新的出水口。不发明,不采纳新想法,本身就既危险又不道德。只要人类的交换和专业分工得以在某个地方繁荣兴旺,那么,不管领导者是助它一臂之力还是倒行逆施,文化都将演进,结果是繁荣蔓延、技术进步、贫困减少、疾病退却、生育下降、幸福增长、暴力萎缩、自由发展、知识活跃、环境改善、荒野扩大。多亏了交换和专业分工的发明,人类智力呈现出一大特点:它是集体性的,不是个体性的。未来,只要交流的道路保持畅通,世界没有道理走向倒退。只有思想隔绝、封闭起来,才是人类的大难来临之际。尽管会出现许多挫折,尽管个体的不变本性也在演进,可人类这一种群却会继续扩展并丰富自身的文化。21世纪会是值得活一次的宏伟时代。大胆做个乐观派吧。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读后感 第(3)篇
角度新颖、逻辑缜密、观点明确,措辞也足够讲究,几点不足:
1.论证不够透彻似乎有些点只是凭“逻辑”和部分结论来推论,而并没有掰开揉碎。难道真的是“悲观主义”又傻又天真如此不堪一击?
2.关于环境影响部分,翻来覆去鬼打墙一般似乎总在转圈。逻辑推论没有问题,可并没有提供足够大量的数据来印证观点,也许是科普作品的原因。但我本人觉得稍微不过瘾。
除去几个点论证过于繁复、缺乏大量数据(本书只是少引用数据多谈结论当然我个人趋于相信)、整书脉络走向模糊以外,本书还是值得看一下。
对于个人,我们一直被心中根深蒂固的悲观情绪困扰,它来自我们不那么好的教育经历、人文环境、生活条件,但是纵观这些年,我们确实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十足的进步。仍然环绕的悲观情绪来自本能和认知不足,更是来自于幻想与现实局限性的冲突,甚至有时只是想跟风装逼而已。我们要做理性、有思想、有学识的乐观派。不做傻帽悲观装逼派。
对于社会,在这个悲观情绪被政客、无脑明星、说客、大V滥用和利用的时代,这本书确实是一股清流,是那个喊国王没穿衣服的小孩。
瑕不遮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