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_精选读后感_700字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_精选读后感700字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但是我们知道秦朝又非常短命。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就迅速取得了天下人的响应,此后不到五年的时间,刘邦就攻入了函谷关,消灭了秦朝。以往讨论秦末各地起义爆发、天下大乱的原因时,通常认为是因秦朝的苛政,人们不堪忍受秦的严酷统治,所以纷纷揭竿而起。作者认为苛政确实是导致秦末乱局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我们在看秦末这段历史时,往往会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前提,那就是在秦朝建立以前,中国已经经历了从西周到战国长达800年的封建时期。要知道,战国后期封建制度下的各个政权都是独立的主权国,打个比方,当时的魏国人看秦国人,就像现在中国人看韩国人差不多,所以天下忽然由封建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人们自然难以适应。如果考虑到这个大前提再去看秦末的纷乱局面,你就会发现当时的起义绝不是反对秦朝苛政这么简单,当时秦末的起义军领袖和各个诸侯的首要目的,其实是让天下重新回到战国时的封建格局。
而本书重点讨论的就是在秦朝崩塌的过程中,华夏世界在封建与统一之间不断变革重组的过程。
本书作者李开元认为,秦王朝崩塌的过程,其实就是华夏世界格局不断重组的过程:
首先是陈胜以平民身份称王,这就打破了贵族阶级对王位的垄断,进而引领了平民王政;
而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以项梁为首的贵族马上对平民王政进行了修正,并开始主导王政复兴,重新扶持各国王族登上王位;
最后秦朝灭亡,项羽以西楚霸王身份重新规划天下秩序,而他所推行的封王建国,则成为了秦朝到汉朝、郡县到郡国、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