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狮子香炉读后感(3)篇

不知道怎么评价这本书。说它好看吧,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这种用日语写的中国历史,又翻回中文,文笔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像白开水一样,让人昏昏欲睡;虽定义为推理小说,推理也不是很强。说它不好看吧,每个故事虽短,但是人物塑造的都还不错;有些小伏笔也埋得不错,结合中国历史,故事设定也不错。全书共7个短篇故事,前六个均以中国历史为背景,个人认为4>2>3>1>6>5>7。1《青玉狮子香炉》背景为抗日战争时期,不算推理小说,讲述了男主随着自己倾入灵魂的作品从南至北,颠沛流离几十年的故事。2《方壶园》背景为唐朝,讲述诗鬼李贺英年早逝之后,与之相关的人之间故事。两次案发地点均为方壶园,作案手法读起来有点虚,但整个故事设定还不错3《大南营》背景为清末甲午战争时期,凶手利用目击者路痴的特性,试图制造不在场证明。案发地点同样同题目——大男营,有几处细节伏笔,从推理的角度来看比上个故事强。4 《九雷溪》据说是以翟秋白为原型。个人认为这个故事是全书感觉最完整的故事。人物塑造得很赞,史铁峰、护士、黄少校,性格都很鲜明。以一首诗作为伏笔很赞,引出最后真相时吃了一惊。5 《梨之花》故事发生在日本,与中国历史相关的点是凶器——梨之花,曾在明清时期用来对付倭寇。终于读到一篇文笔感觉违和感没那么重的故事了,可能因为故事背景是当代日本,白开水文字也挺合适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一些漫不经心的说话,让杀意产生。6 《来自相册》故事背景还是民国时期,但地点是日本。这篇凶手没有直接猜对。全书最短的故事,阅读体验还行。7 《兽心图》故事背景为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这篇真的有点读不下去,本来看小说最头大的就是记一堆名字,印度名字很难记,而且文风又是毫无起伏的白开水风格。故事总结:自古血溅多权争。个人感觉,整体3.5颗星吧。
青玉狮子香炉读后感 第(2)篇全书读完之后,忍不住要写上几句。陈舜臣的历史功力是无庸置疑的,然而本书以推理小说为形式,涉猎了中国古代、近代、日本现代以及莫卧儿王朝最混乱的争取时期的题材,有点让人目不睱接。期间体现出陈舜臣先生不仅是一个历史迷,而且涉猎广泛又灵活多变的风格。虽然将陈舜臣与日本历史第一人的司马辽太郎相比有点过份,但陈先生的扎实功力以及对历史中人物情感心理到行为方式的理解绝对是厚实可靠的。
本书收录的几部推理小说,可以看到陈舜臣先生写作推理小说并不完全是历史题材的边角料的废物利用,而是真心喜欢这样一种解谜游戏。甚至,有几篇都到了人物材料生硬的程度。比如,方壶园的解谜有炫技的嫌疑,别人无法识破的密室杀人居然在末尾有了不止一种解法,但人物关系的描述上却相当的幼稚和牵强;这种炫技派故事让我对陈舜臣先生的境界产生了小小的怀疑。然而,忍不住还是要赞一下最后一篇莫卧儿历史的小说,感觉陈舜臣先生又找到了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和小说家的感觉。在帖木儿的后裔经过巴布尔/胡马云/阿克巴三代努力终于占据了印度次大陆之后,莫卧儿王朝进入了穆斯林王朝的中期阶段,争权夺利和残酷的宫廷斗争让美丽葱郁的印度大陆呈现出残忍与疯狂的一面。命运让智慧勇毅者承受考验之后却最终迎来恶运,而阴险低劣者却成了后世被人怀念的情种(沙.贾汗)。历史的吊诡与人性的扭曲本身构成了一场好戏,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一切过后,迷底是什么已不重要,而皮影戏般的命运与人性已然构成了一幅异域风彩的人生画卷,值得掩卷沉思。
青玉狮子香炉读后感 第(3)篇青玉狮子香炉是陈舜臣先生获得直木奖的作品,通过青玉狮子香炉的贯穿,小说实际上回顾了故宫博物院珍宝不断转移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凝聚中国匠人心血的历史珍品颠沛流离甚至部分惨遭流失的真实历史。当然,后世有人再作扩延,写了不少类似的作品,但最初确定这一独特视角和题材的陈舜臣可以说居功甚伟。
陈先生的小说,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件青玉狮子珍品。其波澜壮阔并真实得冷酷的史实,就是青玉那坚硬的石基:从大清朝被迫退位,孙文辞世,到张作霖败走东北,以及冯玉祥逼皇上迁出故宫,到北洋时的大辩论,日本入侵,中国解放。。。这件硬史实透出冷酷的光芒,好像玉石坚硬冰冷的石体,坚不可摧。而在历史的夹缝之中,却又生活着革命家的遗孀、天才手艺人同源先生以及陈同源的生意师父、钻营金钱与地位的文化人庄念伟等一干血肉鲜活的个体,他们正是玉器之光彩,让这一篇文章有了生命与魂魄。整篇小说戏剧性并不太强,然而珍宝的命运以及其代表的青玉狮子香炉一直在扣动读者的心弦。陈先生的行文简练却透露着无限的关怀与深度沉浸的意念,就像是绝妙艺人的刀功,巧妙、沉着、凝练、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