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_读后感_700字
《名利场》_读后感700字
浮名浮利,一切成空。《名利场》(Vanity Fair),是上大学时拿到的一本书,当时,虽然开卷,却并未完成,只记得有乔斯这么一个人物。概因当时读的英文大部头书不多,而且只读了只言片语缘故,因此对这部堪称经典的奇书竟然毫无感触。再者,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要读懂这本书,还需要有一定人生的阅历和思考,对复杂人性和社会道德与规范,对历史与政治有些许涉猎,才能更好体会小说几个主要人物所表现出的行为和展现出的不同人生准则。萨克雷出身不错,只是青年时代也算纨绔子弟,出入名利场,把父辈留给他的积蓄挥霍一空后才开始严肃的文学探索。这部年近中年才写成的《名利场》,集合了他对半世人生社会人性价值的思考,语言真挚诙谐,情节曲折夸张,让人时不时感觉畅快淋漓,忍俊不禁。利蓓加和爱米莉亚是两个极端,都宾和乔治是两个极端,大小罗登两个极端,老赛特笠和老奥斯本两个极端,斯丹恩勋爵和奥多爵士两个极端,种种对立,种种人生,虚荣与真诚,背叛与忠贞,贫穷与富贵,浮躁与沉静,邪恶与善良,势力与友情,都在萨克雷神奇的笔下,纵横交融,肆意挥洒,在战争与和平的洗礼下,展现着复杂人性特有的魅力,展现着忠诚守候,忠贞善良迷人的光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英国乔治男系统治走向维多利亚外戚统治的时代,在英国伴随经济革命进程,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里,英国社会,贵族,平民,新兴资产阶级之间发生着剧烈的经济社会道德的碰撞,《名利场》就是对这一历史进程,这一社会演变过程的忠实画像。在萨克雷夸张的诙谐讽刺下,我们见证了极端的美丑,极端的忠奸,极端的正义也有极端的不公。这就是那个世界,你我都未曾经历,但都有可能经历的触目惊心的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