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 读后感(3)篇

记得初中的时候读《家》,午夜时分哭的稀里哗啦,那时候用作文比赛得的最珍贵的本子做了厚厚一本子读书笔记。
现在读《四世同堂》,回到了当年熟悉的感觉,仍然是脍炙人口一气呵成,围绕一个家族,四世同堂,就写了中国最为翻天覆地的一个时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和平年代,你或许觉得我有一点利己主义多一点小我主义不碍事,讲什么国家民族跟自己似乎很遥远,其实这是现代年轻一代的通病,就像在娱乐圈打转的人的终极梦想就是红,红得发紫;在政治圈打转的人的终极梦想就是达,官运亨通,升迁和明哲保身似乎是他们生命中心心念念的唯一;甚至对于学生,终极梦想就是学分积无限高,得奖无限多,学生工作无限得心应手……似乎所有人的梦想就是那么几个——一个圈子里只有一个终极梦想,当然所有人还有着同一个梦想——暴富、有钱。一切人眼里只有自己,而且是那么理所当然。
没错,这一切似乎在和平年代真的毫无违和感,国家这个概念,似乎遥远飘渺,其实我想说,国家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就像空气对于人类一样,在和平年代,空气是充足的,因此你会毫无感觉甚至遗忘了它的存在及价值。一旦战争来临,空气就会突然污浊或者稀薄,每个人才会感觉到它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就像四世同堂里的羊圈儿胡同里每一号院里的命运,没有一家是逃过凋零衰落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性本恶,因此人生来需要教化,受过教化的人,才有了灵性良知,如果国家是一片天,他们就是新鲜的空气;但往往有一部分人,生来得不到教化,他们就像空气里的有毒气体。和平年代,是新鲜空气的天下,那些毒气因子没挤压在见不得光的五指山下苟延残喘;一旦发生战争尤其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世界就会黑白颠倒,人最残忍的劣根性在黑白颠倒的世界中大放厥词,这些毒气因子就会伺机冲破压迫,他们的劣根性可是比别人多太多的,而战争有给了这种劣根性生长的土壤,他们就会毫无底线地席卷大地,侵吞新鲜的空气因子,世界就是一个毒气的世界,人们自然会窒息而死,这时候就是没有道理可讲。好人遭难,恶人猖獗,叫嚣不停。
或许这样说有些以偏概全过于武断,但我们不可否认存在这种趋势。因此呀,那个多灾难的时代告诉我们的,是它的反面——即使和平年代也不可忘记国家民族之大爱大义,必须坚定不移,一念成魔,有时候稍一模糊或迷失,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比如《四世同堂》里金三爷,本是顶恨日本人,一时在自己的产业舒坦日子中迷失,就酿成了钱先生被捕的大祸。战争就是一面照妖镜。
最后我还想讲一点,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虽说热闹繁盛,但却也良莠不齐,乱的很,真正有质量的文化产品寥寥无几乏善可陈。人们对于这个领域的概念,似乎就是实现暴富和名气的最快捷径,人们挤破头无所不用其极,乱象横生,乌烟瘴气。而关于这一段历史,人们似乎最热衷的就是那些空手劈日本军人的雷剧,当然,不可忽视今年以来的一些可惜的气象,尤其是《白鹿原》《狼图腾》以及我很喜欢的《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文学经典被注意并拍摄,暂且不论质量,至少这种视角的转移是值得尊敬的。中国的影视行业与美国等这方面发展成熟的行业相比,就输在题材窄大同小异且都很肤浅,不真正去挖掘一个领域以及背后深刻的东西,但这些书不一样,它们虽不是写某一领域却也是写某一特定时间段特定空间、人群的事,描写深刻,我读完四世同堂,以及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很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要去拍那种雷剧,这些书就是最好的剧本呀,多么鲜活的一段历史,希望有真正胸有笔墨心怀梦想的文艺良心大师,可以关注并拍摄这些经典的作品。
不管怎样,我心怀希望和热情。
四世同堂 读后感 第(2)篇《四世同堂》看书名都以为写的是我爱我家 家长里短的事,其实是描写了老北京小胡同里的人们在抗战时期八年里的日子。
“小羊圈”里的祁家四代人,开头便讲到祁老人只关心他的大寿以及家里的四代同堂,觉得外面的战争跟他没多大的关系,觉得北平永远是不会丢的,那个在小羊圈小胡同里的家永远是安全的。这种觉得“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理,大部分人都有,才会导致北平沦陷。
祁老人有三个孙子,全文刻画最深的人物是长孙祁瑞宣,他是本书正义的正面人物代表,虽有满腔热血想去抗战,却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又是家里的顶梁柱,不得不留下来主持家中各种事情。他鼓励弟弟去抗战,并且从始至终不给日本人做事。
做事最果断的是三孙子祁瑞全,战争一开始,他便丢下学业,出城抗战去了,最后光荣回来。
而最令人不齿的是二孙子祁瑞丰,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家人死活,胆小怕事。为了财权而去巴结日本人,在他大哥被日本人带走的时候急忙撇清关系,在沦落到老婆被人抢了的时候才灰溜溜的回家。他以帮日本人做事而光荣,甚至为了面子而假冒日本“特务”,最后也因此而丢了性命。
他老婆“胖菊子”也不是啥好东西,她本不叫“菊子”,为了拍日本人马屁才改的名。跟祁瑞丰一样以帮日本人做事为荣,喜欢权势荣华,在祁瑞丰失势时一把踢开他,和蓝东阳在一起。在蓝东阳病倒时卷走所有财产逃走至天津,最后全部被日本兵收走,她只得以做娼妓而生,落得满身是病的后果。
祁老人的儿子祁天佑,因被陷害而挂着“奸商”的牌子游街,被吐口水侮辱,生生被逼得跳河自杀!
祁天佑的妻子常年生病,对她的描写比较深刻的是在祁瑞宣被抓走时她为了救大儿子,把自己的“棺材本”——二十个银元,都拿了出来,最后却用在搅了一脚的二儿子身上。那一段说长媳妇很生气,而老太太只低声说了一句“老二不是东西,可也还是我的儿子”。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同是一家养百种人,一起长大的三个孩子,个性和人品却各自不相同。
再说祁老人的长孙媳妇韵梅,因为婆婆长年卧病,而充当了祁家“女主人”的角色——照顾一家子生活起居。她有两个孩子,小顺子和小妞儿,小妞儿在日本人的“共和面”的摧残下死了,当天刚好是抗战胜利。
“小羊圈”里还有热心肠的李四爷和李四妈,负责的巡长,李四爷很多次出场都是替街坊办白事,很有正义感,因为大家的推荐而不得不当了“里长”,最后却因此而丧命。巡长不坏,但是为了养家混口饭吃而不得不在日本人手下做事,他是推着李四爷当上“里长”的人,也是看着李四爷活活的被日本兵打死的人,因此心里一直愧疚着……
诗人钱默吟先生是最令我佩服的人,他小儿子去抗战而死,他因汉奸告发而被日本人抓了去,大儿子病逝,妻子自杀,他在牢里受了日本人各种折磨也不屈服,出来时掉了半条命,最后养伤好了,把儿媳和未出世的孙子托付给金三爷,他一人离开家,开始为抗日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害得钱家家破人亡的汉奸冠晓荷夫妇,是最令我愤恨的,为了巴结日本人,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可笑的是他们最后还是丧命于日本人手里,这可能就是“恶有恶报”吧!冠晓荷的大女儿高第和小妾桐芳,都看不起为日本人做事的冠晓荷夫妇,在暗中默默着帮助钱先生。
“小羊圈”里还有拉车的小崔和崔太太,长顺和他外婆,有江湖义气的金三爷,还有一直帮着钱先生的明月和尚,住在一号街反对战争,希望和平的日本老太婆……老舍先生笔下的每一个人物,经过他的描写都栩栩如生。
四世同堂 读后感 第(3)篇本书高屋建瓴,以北京一个小胡同的视角,折射出整个北平,乃至整个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经历的磨难。当面临灾难的时候,也是最考验人性的时候。以钱默吟为代表的中国人,他们深受日本人迫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没有自暴自弃,而且选择了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奋起反抗;n以祁瑞全为代表的中国人,他们受过教育,思想独立,有热血和激情,选择了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胜利不断奋斗;n以祁瑞丰夫妇、冠晓荷夫妇为代表的中国人,卖国求荣,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抛妻弃子,可以出卖自己的家人,不择手段的去做走狗,最终还是被日本人抛弃……n一味退让,忍辱负重并不能解决问题,要争取自由,只能奋起反抗。感恩为反抗外敌做出牺牲的前辈先烈,让我们能在阳光下快乐的成长!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