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放学后》_精选读后感_1200字

2020-01-09 16:22:03 读后感

《放学后》_精选读后感1200字

《放学后》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1985年的成名作品,东野圭吾也凭借这部作品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也是从这部作品起,东野圭吾开始了专职写作的生涯。
相较于《白夜行》《虚无的十字架》这些中后期作品在人性和社会话题方面的成熟讨论,东野圭吾的早期作品笔触略显稚嫩和牵强。之前看的几部作品中,虽说不至于每一部都让人觉得非常惊艳,但至少会有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存在。而《放学后》这部作品的结局一度让我觉得有些仓促和无厘头,好像作者安排这样的结局仅仅是为了与题目和简介相关联,这样的结局安排让我想起了高中写作文的时候,字数达到了,就随意写下几句和题目与主题相呼应的话,让它有个结尾。
《放学后》这部作品里,东野圭吾的线索给到的还是有些明显的。从一开始以前岛老师为障眼法,到密室杀人事件再到竹井老师扮演的小丑死于表演,这样的一系列的布局确实难倒了一波人。至少不会让人觉得是宫阪惠美这样一个在前期出场表现的并不出色和聪明的少女能够筹划出的。随着命案的调查,惠美这个角色在射箭场上从柔软到坚定的变化,这背后隐藏的原因?自然会让人猜忌到她身上。而惠子这个聪明的同谋者的发现过程就比较纠结,一开始猜测过,但因为她是命案目击者就慢慢放弃了这个想法,随着线索的一步一步揭示,才确定是她做的,会产生“嗯,这样就对了!惠美一个人做不到。”的感觉。
虽说两起命案的杀人动机仅仅是因为少女接受不了异样目光。至少在书里,这种杀人动机是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的,少年人有一颗敏感、纯粹、无规律可循的心灵,他们会为一些成年人摈弃的东西而坚持。《少年的你》里郑警官说过一句话“你和我不会,可他们是少年。”东野圭吾在尝试触摸他们,和他们对话,这也是东野圭吾一贯的风格,下笔即是讨论人性关系和无解的社会命题。
妻子裕美子剧情的神展开,差点让我产生一丝校园命案是裕美子在背后谋划的怀疑,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可能性极低。首先,裕美子对校园生活不了解;其二如果要实现密室杀人案和小丑毒杀案,裕美子一定需要一个对校园很熟悉的人的实时配合,少年人之间可能会存在这种配合,而少年人和成年人之间不可能。
so,整部作品牵强的点就在前岛竟然是死在裕美子和其情人的手下!!! 完全让人理解接受不了的结局!!!客观来说,以前岛的“机器”性格,即便妻子出轨有了情人,前岛也是能够做到和平分手的;而且芹泽既然能够和裕美子一起杀人,那么就不存在接受不了出轨离婚的裕美子,何需到杀人的地步?都是成年人,做事至少会思考后果的吧。so,无法接受这个烂尾!
看了《放学后》,绝不惊讶东野圭吾后期会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放学后》作为早起成名作,虽然有稚嫩的地方,但是其中对“人性的独白,社会的炎凉”刻画的还是蛮生动的。即便已经看过几部作品了,还是有很多部作品是值得带着期待的心情继续看下去的,也有很多作品是值得重看且静静去思考的。推荐!!!

  • 《放学后》_读后感_600字
  • 《放学后》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放学后》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放学后》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放学后》_精选读后感_600字
  • 《放学后》_读后感_500字
  • 《放学后》_读后感_600字
  • 《放学后》_读后感_1000字
  • 《放学后》_精选读后感_700字
  • 《放学后》_读后感_5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