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600字

2020-01-27 18:41:31 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600字

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全书看完,只能说很粗略的读了一遍,想要更深的读懂本书的全部内容,我觉得还需要仔细的再阅读一遍。对于一部有着独特观点的、沉淀着精髓的历史书,是需要有一颗宁静的心去阅读。
对于历史的了解,在知晓黄仁宇对于macro-history(宏观历史)这一名词提出之前,我只知道通过历史书所罗列的历史事件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后来才知道书写历史时还有所谓的历史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历史都是人写的,对历史持有不同观点的人眼中的史实是不同的。黄仁宇在书中最后一章“《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中明确指出他所持的是大历史观。所谓的大历史观就是注重历史事件背后的大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而不纠缠于具体的人和事。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令人有更广阔的视野,他把明史,横向地放在世界范围考察。
但是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有其局限性,他没有把万历十五年放在人类整个历史上去观照,缺少纵向的比较。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完全不同,单纯以西方的标准来评判中国是不一定正确的,书中我觉得否定了儒家文化的思想,通过对照,体现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暴露本民族的落后。本书写于七十年代,那时的中国与目前不能同日而语,就目前中国强劲的发展,使西方所有的理论都失去了效用。中国再也不容世界所小觑,如果黄仁宇先生现在还活着看到现在的中国,他会有何感想呢?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