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_读后感_700字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_读后感700字
人类的思维无法处理一个无限(没有终点)的对象,只能处理“完整的概念”,即“有始有终”的对象。所以,思考人生,不探究衰老和死亡,就无法正确、完整的审视人生的意义。只有当生、死两个点确立之后,人生的整体性才能得以呈现。甚至可以说,探究衰老和死亡,是思考人生的前提,只有明确了生命最终消亡的必然,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才能足够鲜活。
回避衰老和死亡,其实就是选择对人生意义的回避,这种“生命无限”的错觉,很容易让人放弃对有限生命的认知,轻视过程的体验,而对金钱和权力等身外之物产生过度的沉迷。网传西方人曾经这样评价中国人:“活着的时候,中国人浑浑噩噩的浪费时间。仿佛生命永远不会结束,而当死亡降临,中国人又会撕心裂肺的哭号,仿佛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姑且不论评价的真实性。细细想来,确实值得深思。
现代中国,缺乏灵魂意识和宗教传统,这让中国人没有“思想的冲动”和“精神的渊源”去审视自身肉体的消亡。这两个原因使得死亡、衰老这样的话题,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沉寂。大家藉此可以回避人生有限性和意义感的追问,而将饮食男女等肉体的狂欢作为自我存在的证明,中国人创造了极度丰富的饮食文化,将短暂的人生用食物填满,用消化道的愉悦抵抗对死亡和衰老的恐惧。然而肉体狂欢的盛宴必将散场,酒足饭饱之余便将是空虚的降临。
“死亡和衰老”这个总是让人避而不谈的话题,真的值得我们牺牲一些时间去思索和探讨。它可以让我们慢慢接受并面对自己的衰亡,它可以让我们深刻且郑重的去思考我们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