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灿烂千阳》_读后感_2400字

2020-02-04 19:24:29 读后感

《灿烂千阳》_读后感2400字

终于读完了卡勒德·胡赛尼的三部曲——《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虽然每一本都大受好评,但个人觉得最为优异的当属《灿烂千阳》。
三部小说都通过刻画不同的人物来展现阿富汗这个苦难民族的多舛命运。
娜娜,木匠的女儿,扎里勒克汗家平淡无奇的佣人。以卑微的姿态爱着扎里勒,用粗暴的言语来抗争这个国家对女性的蔑视,用全部的心血来疼爱自己的孩子——玛丽亚姆。她与世无争,为了守护自己的孩子,甘心独处在远离人群的村落边缘,虽然娜娜气急败坏的时候称玛丽亚姆为“哈拉米”,即私生子,但在内心深处,玛丽亚姆是她的全世界。所以当玛丽亚姆离开她去寻求她认为深爱着她的父亲时,绝望的娜娜用一根绳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她的决绝离世,让玛丽亚姆觉得母亲的死全是自己的过错,自己的愚蠢和无知,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带着对娜娜的歉疚,对父亲扎里勒克汗的怨恨和失望度过了一生。
玛丽亚姆,经历了母亲娜娜的自杀之后,父亲在三个明媒正娶的妻子的建议下,将十几岁的她嫁给了远在喀布尔的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三个明媒正娶的并没有逼迫他,在内心深处,父亲一直觉得玛丽亚姆是他犯错的罪证,有辱自己的好名声)。玛丽亚姆带着绝望和对陌生丈夫的恐惧离开了伤心的地方。刚开始,玛丽亚姆的怀孕给她带来了希望,一个婴儿,给了她希望,她觉得自己终于有了一个丈夫,一个家,马上要有自己的孩子,她觉得母亲也会赞成她的。然而一次公共澡堂的洗浴,让她失去了第一个孩子。由此,她的悲惨生活真正拉开了序幕。拉希德在酒醉的时候失去了第一个儿子,接连失去了第二个(他一直自以为是的觉得是儿子)儿子之后,他的贪婪、粗暴、无耻暴露的淋漓尽致——他开始对玛丽亚姆拳打脚踢。在玛丽亚姆接连流产了多遍之后,她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一个奴隶——一个免费的、从不会犯错的工人(这是她那残暴的丈夫给她做的总结)。她经年累月干家务,承受家暴,忍受丈夫那鸡蛋里挑骨头的无理伤害。如果没有莱拉的出现,她可能会隐忍的过完自己的下半生。但是莱拉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与莱拉,从最开始的仇视,慢慢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最后,像母女一样,共同承受拉希德的家暴。确切的来说,是莱拉的第一个孩子——阿兹莎,拯救了她。在她生命的最后,她选择了牺牲自己,换莱拉幸福的以后——在拉希德即将掐死莱拉时,她拼尽全力,用铁锹结束了这个野蛮粗暴、狡诈恶毒、重男轻女思想深入骨髓的丈夫的生命。她第一次自主选择了自己生命的轨迹,她终于获得了自由。她本来可以跟着莱拉远走高飞,流浪天涯。但是,她出于对莱拉和阿兹莎的爱,对察尔迈伊的愧疚,选择了自首。虽然这称得上正当防卫,但她还是为此付出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她得到了爱与被爱,也选择了原谅自己的父亲,她安然的闭上眼睛,接受了命运对她最后的考验。
莱拉, 出生在夜晚的夜美人,碧绿的眼睛,金黄的卷发,高高的颧骨,饱满的唇。母亲法丽芭,已经有了新时期阿富汗女性的影子——她外出的时候不会戴着那些碍眼的布卡。莱拉还小的时候,母亲的心就跟着参加圣战组织的艾哈迈德和努尔远走了,身体健康的母亲整日窝床不起,家务统统落到了莱拉身上,她是一个隐形的人,母亲眼里只有她那两个英雄儿子。还好有父亲的爱和教育,有塔里克的爱护,她并不孤独。然而圣战组织打赢了苏联之后,内战产生了,先是圣战组织各军阀之间的战争,接着是塔利班,塔里克一家在战乱的摧残下逃难去了,临走之前她带着顾虑、惭愧和悲痛,把自己交给了塔里克。但是母亲法丽芭誓死守护着阿富汗,他的两个儿子长眠在这片土地。终于有一天,母亲想开了,答应离开。莱拉和父亲在打包行李的时候,被火箭弹击中,父母一瞬间血手横飞,她自己身受重伤,却侥幸逃过一死。玛丽亚姆的丈夫(那时以六十岁高龄)救了她,他觊觎莱拉的美貌很久,愿意将莱拉收留,条件是莱拉必须做自己的妻子。为此,他请了同谋,告诉莱拉塔里克在逃亡途中被受了重伤,没都过死神。心如死灰的莱拉却发现自己怀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延续这份爱,保护他们爱情的结晶,她做了拉希德的妻子。然而她生下的却是一个女儿,在拉希德眼里女儿是多余的。她慢慢的变成了年轻的玛丽亚姆,和她一起承受家暴。一次失败的逃离,使她差点失去了自己的女儿。随后,她怀上了拉希德的儿子查尔迈伊。挣扎之后,她选择了生下他。战火烧掉了拉希德维持生计的鞋铺之后,她们将阿兹莎送去了恤孤院。一次探望途中,莱拉发现了站在眼前的塔里克。她请塔里克回家做客被不谙世事的儿子告密,拉希德发现之后气急败坏,而此时的莱拉也因为发现了多年前的那一场肮脏的交易和阴谋悲愤交加,拉希德决定杀死不忠的莱拉(她已经发现阿兹莎的眼睛不像他们任何一个),玛丽亚姆为了救莱拉杀死了拉希德。随后,玛丽亚姆自首,莱拉和塔里克远走他乡。但是莱拉一直心有愧疚,魂系故乡。在一番心理斗争之后,她选择了回到战火刚刚平息的阿富汗,和塔里克一起教育那些因战火而成为孤儿的无辜的孩子。
四种人物勾勒出了一幅阿富汗图画:莱拉的父亲和塔里克——代表受过良好教育的、尊重女性、担忧阿富汗国运的男性;玛丽亚姆——屈从于现实、隐忍坚韧、基本没有受过教育的阿富汗妇女;莱拉——受过良好教育,却斗不过全国范围内的压迫和歧视,最终屈服于野蛮暴力的女性;拉希德——自私、贪婪、残忍、粗暴、对女性的歧视深入骨髓的男性,而不幸的是,战争年代的阿富汗,为数最多的是拉希德。
直到现在,在一些国家,男女还是极为不平等的。2019.9.8日,伊朗少女Sahar因为观看自己喜欢的球队的比赛被捕,罪名是“不戴头巾现身公共场合”。审判迟迟不来,Sahar无意中听到了会被判6个月-2年的事实之后,选择了自焚,90%被烧伤,最后因抢救死亡。
很庆幸我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国家,虽然女性还是在家庭、孩子和工作的夹缝里生存,但是相比较这些国家,我觉得自己是何其幸运。希望有朝一日,伊朗的女孩可以和我一样,享受该有的自由和权利,而不是以男性的附属品的形式存在。

  • 《精彩人生的一分钟小习惯》_读后感_400字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_400字
  • 《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_读后感_400字
  • 《解忧杂货店》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小狗钱钱2》_读后感_4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_400字
  • 《嫌疑人X的献身》_读后感_400字
  • 《追风筝的人》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三体(全集)》_读后感_4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