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盗梦工厂 读后感(3)篇

2018-06-13 12:09:16 读后感
盗梦工厂
作者:赛斯·高汀
工业化的学校模式已有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它还能满足今天的需要吗?学校的职能究竟是什么?赛斯·高汀在这篇三万字的意见书里指出,互联时代需要的不是读死书的考试冠军,不是听指挥的产业工人,而是独辟蹊径的追梦者,是敢于打破成规的领袖、企业家、创业者、艺术家。本书于2012年2月27日发表在作者的博客上,由多篇短文和博客文章集合而成。作者在书中简述了现代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对教育体制(包括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很多大胆而独到的设想和建议,并开放版权,以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盗梦工厂 读后感 第(1)篇

书里说的大体方向我赞同,但是反对作者举的一些例子以及批判的现象。作者赞同叫小学生学习大学词汇,本质就是作者自己批判的教育模式。作者反对无用的数学概念,认为选择学习是一种自由,那么一些大学词汇也是可以被简单的词所代替的。为什么不想学这些词汇的学生不能选择拒绝这些词汇?作者很鄙视一些简单的用语,有强烈语言洁癖,整天舞文弄墨,写别人看不懂的词汇就不是装b吗?一些没有必要的罗曼借词用上了就牛吗?这样反而是把语言臃肿化,跟洁癖主义背道而驰。

其次,作者似乎很鄙视电视节目、电子游戏,却选择无视电竞发展以及娱乐节目带来的经济利益,作者试图要消灭由学习成绩带来的阶级,那么很可能一些学生就是喜欢电竞,那么是不是未来,从成绩带来的对学生优劣性的判断就会变成从学习项目来判断呢?比如学物理就是要鼓励,学电竞就没用?这种情况下,无论一个人电竞玩得多好也要被鄙视,而学物理,就算没太大成就也是追梦人。作者认为电视与游戏没有实用性。什么是实用性?经济利益?我想经济上这两东西比物理实用多了。作者似乎忽略了,喜欢游戏跟娱乐节目,不是因为缺乏对别的事物的激情,而是它们本身就让人有更大激情。只培养激情,担怕学生都去打游戏。另外想问,开发游戏的人是不是作者支持的目标?如果是,那么玩游戏值得鄙视,开发游戏也同样该鄙视。

盗梦工厂 读后感 第(2)篇

有一些启发,值得一读。

本书不遗余力的论证目前教育模式的毁人不倦,虽说写的米国,中国也是这样,或更甚。

本书认为,目前教育体系压抑学生天性,是培养工业化社会工人的体系。而,现在社会正在转变,时代不再需要这种工人,所以教育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作者认为新的卓然真确的教育方式是引导学生走向个人自我成长之路。

文中许多针砭之处都给人以思考和启发。但是反正统情绪严重,虽然探讨了一点解决方法,但是,作者始终不计成本的忽视教育系统的庞杂,以及人类个体发展必然成正态分布这一要点。所以扣他一星。

盗梦工厂 读后感 第(3)篇

作者在书中对目前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的很多方面进行了思考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所涉及到的问题大多都是共性问题,不分东西方,都可有所借鉴并促进思考。但信息比较散杂,像是自问自答的知乎,却又少有知乎上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传统的教育并不是当下及未来世界最好的教育模式,这应该是一个公认的命题。但新的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否真的如理论上那样更加适合当下社会?这是个很难能够确定的问题。毕竟被大家广为批评的教育模式已经和当下社会形成了某种契合,即便不是那么合适,但我们也很难确定变更后的教育模式肯定是更加适合的。毕竟有旧问题的解决自然便会有新问题的产生。

不过,教育变革还是需要的。变革成什么?如何变革?这都是很庞杂的问题和工程。

没有研究过这些问题,不做过多评论。对于我们来说,更贴切现实的还是多读书,多经历,多思考,从自我教育、改变自己做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