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别让大学上了你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6-20 01:32:52 读后感
别让大学上了你
作者:贾葭
2014年,全国高考的录取率达到74.3%。拿到录取通知书,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松了口气。但,走进大学之后,你要如何度过这4年?中国的大学没有精英教育,西方的大学有吗?我们能如何利用网络公开课?剑桥、牛津……名校何以不朽?留学也会:花钱越多,学得越差……《别让大学上了你》,通过对大学教育、精英教育的探讨,希望能给每一个身在大学或是已为人父母的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别让大学上了你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感觉挺范的,讲的不只是针对学生,还有其他的群体,所以才让我觉得没什么干货。也许对他们的经历不是特别理解,不能深入去说,而且自己的思想觉悟也不高,对于现在教育的现状的思考也没那么深,但有时候是不能想得深,怕是会崩溃。

记得大一开始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大学学的是什么,她说学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那时候刚上大一,听到的大多是抱怨的声音,大学都不是想象中的大学,专业不是自己想要的,亦或是考差了才来了这个学校,很多时候都是比惨,有时候真的很丧,然后充满迷茫。

对于文中 感兴趣的你们就听,不感兴趣,你们可以不来。只要你们确定自己是去做了一件更有意义的事。这绝对不是我们大学的自由。我们几乎被束缚了。因为迟到早退旷课和各种荣誉挂钩。

通才还是专才,在现在,我更倾向于通才,因为大学锻炼的是自己学习的能力,很多时候,专业方面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而说到专研,就更缺乏了。能成为通才,再成为那个喜欢领悟的专才,未必不好。

对于国外的学生贷款,学生能够自立去承担贷款责任,我感觉他们很独立,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说实话,一开始是有些不满的,到现在,和文中差不多一样,我决定用这种和白开水一样淡然的态度面对任何挫折、任何离散。


别让大学上了你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大家都批评现在的大学,估计是因为以下原因吧

1、活生生地把本科做成了大专,而且内容还不及大专的目的性强。

2、为了快速的提高大学普及,大学变成了放羊,所以名校也有部分人配不上名校之名

3、太多大学把大学当成了政府和军队来管理,可能是因为人太多。如果都能实现小班教学,或许思想就能代替"所谓规则"

希望大学是以人的素质提高而办学,而不是把学生压得像军队一样,没有实质意义。出大师才是学校的荣誉。

一流大学抓学术,二流大学抓纪律。一流大学学校信任学生,学生素质高,所以学生可以"逃课"去做自己喜欢且需要的事。二流大学学校不信任学生,以听话作为评判学生的最高准则,培养现代化机器,浪费学生青春。学生自己也不争气。

不过不是diss二流学校,敬重每一个进步的人,只是每个地方都有一流和二流的人,不过最幸运的莫过于在二流的学校遇到了一流的老师和有思想的朋友。,这是上天给以前不努力的我最大的鼓励了吧

别让大学上了你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这里面讲到中国精英部分,试问:中国存在精英吗?即使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所选拔出来的“精英”能被称为真正的精英吗?他们是以高考的方式选拔进修,在德育,心智,才能等方面并没有评估标准,这样选出的精英,只能被称之为“应试精英”,他们在北大清华所进行也跟我普通院校一样的大众教育,而这样教育,是以自利者的角度,使之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齿轮。

        在我国,应试教育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机制,都强调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即你的德,智,体,美,劳样样优秀,在这一过程中,通识教育便起了重要作用,它注重启迪人的心智,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教育本质是什么,是在培养“完人”,这里的“完人”不是讲完美无缺,“完人”即通过自己直接或者间接来获取知识,认知,能力,并逐步建立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分析,推理,判断事物的本质。

      人的自我认知,势必成为真正“精英”的关键因素!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