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 读后感(3)篇

2018-11-06 11:14:28 读后感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
作者:李志刚
1998年,刘强东创业,在中关村经销光磁产品。2004年,因为非典,京东偶然之下转向线上销售。2014年,京东市值已超400亿美元,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之列。这是一个听起来很传奇的创业故事,但只有当事人了解创业维艰。刚转向电商时,传统企业前景光明,而电商看起来前途未卜,京东如何能毅然转型并坚持到底?资金匮乏的时候,京东靠什么说服投资人?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京东靠什么反超并一路领先?需要管的人增至几千甚至几万时,京东如何变革管理?当企业发展开始用制度来规范的时候,又如何保持创业型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以及快速而强大的执行力?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 读后感 第(1)篇

京东是一家充满速度与激情的公司。从1998年的6月18日,京东多媒体在中关村租下4平米的摊位,到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发展16年的京东到2014年底净收入1150亿元,而创立于1990年的苏宁在2014年营收1091.16亿元,这是京东首次超过苏宁。而2015年4月10日,京东市值454亿美元,是中国仅次于BAT的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京东能保持如此快速的增长,因为三点:第一是战略,第二是执行力,第三是企业文化。一、京东的三大战略:转型电商、扩张全品类、自建物流2004年,京东转型做电商,抓住了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消费趋势;2007年,京东决定向全品类扩张,从只做3C产品转为一站式消费平台;2007年,京东开始自建物流体系。(一)转型电商:京东为什么会进军电商?起源于2003年的非典,零售业受到重创,京东的IT产品积压在仓库,这时他们想到了通过互联网交易,于是开始在网络上发帖卖光盘,因为前5年的正品口碑,在网上买的很快,做半年网上团购之后,刘强东开始独立网站卖产品,于是2014年1月1日,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京东选择在2004年做电商,不早不晚。虽然在中国,1999年就有电商公司陆续成立,8848、当当、阿里巴巴、卓越,但京东不像8848成为先烈,不像当当,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多年,才等到土地肥沃。虽然非典是京东转型电商的契机,但是中国互联网红利真正让电商站在风口上,特别是2007年,中国电商进入大跃进时代。电商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买的便宜、买的方便、买的放心。淘宝解决了前两个问题,但没解决第三个问题,京东就强调正品行货,用亏损换规模。淘宝的优势在于销售的前端,页面展示、促销活动、用户互动。京东的优势体现在后端,货源的组织、供应链的管理、物流的配送等,效率更高。所以阿里巴巴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京东是让用户享受更好的服务。(二)扩张全品类如果京东2007年没有转型成做全品类电商的话,京东就可以实现微利了,因为3C标准化程度高,控制一下运营成本就可以实现盈利,而且不需要投入这么多配送队伍。但是刘强东认为利润不能拿钱袋子装起来,有更大的疆土需要开拓,收获的资金或资源应该像种子一样撒出去。选择什么品类切入电商是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老牌电商当当能够被京东后来居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当靠图书起家,图书的盘子太小了,它带来的收入远远不能支撑一家电商平台进行大规模的扩张。而京东选择了3C品类切入电商,市场容量远远大于图书,单价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口碑辐射能力强,比图书更容易做大规模。(三)自建物流为什么亚马逊没有自建物流仓配一体,而京东要做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而中国的快递公司很长时间以乱著称,没有哪家公司能覆盖中国全境的网络(除了邮政),快递行业的快速扩张,导致了服务质量极其不稳定,充斥着各种暴力卸货的手段,而京东的3C产品经不起暴力的卸货。另外一点是第三方快递公司不能做代收货款的业务,就算能做,也总是压着款,严重影响京东的现金流。而美国有完善、规范的物流体系,所以亚马逊的物流建设重在仓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交给了联邦快递和UPS。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七大物流中心,在40座城市运营了123个大型仓库,拥有3210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范围内的1862个区县,且全部自营。京东在134个区县提供当天送达的211限时达服务,并在全国另外866个区县提供次日达的配送服务。虽然自建物流当时受到了同行的嘲笑,但是如果没有自建物流、仓配一体,京东也不会成为商业B2C行业第一,而物流也成为了京东最核心的竞争力。二、执行力京东是从零售起家的,零售本身讲求组织链条的严密、讲究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刘强东要求自己和团队始终保持一家创业型企业的状态:对市场变化要有最高的敏感度,仍然像早年的京东那样具备快速和强大的执行力。这就是京东的立身之本和出发点。三、企业文化高效的执行力来自员工对这家公司愿景的认同,来自团队的凝聚力。刘强东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让有能力的人能够通过业绩获得相对公平的回报,包括收入、职位与地位。刘强东有远见,能够洞察商业趋势,能够快速反应做出一个接一个的正确决策,带着团队打胜仗,凝聚力是在一场又一场的胜仗里强化的,如果不能打胜仗,他对员工再好也没有用,员工跟着他干,没劲,没成就感。他能够给员工越来越大的舞台,能够让员工自我价值得到满足。并且,他能够在打胜仗的过程中,分享成长带来的财富。京东企业文化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客户为先、诚信、团队、创新、激情。在企业文化里要特别强调京东的人才培养:舍得花钱做培训的公司,会发展的好。京东的人才晋升渠道分为管理序列(M序列)、专业序列(P序列)和技术序列(T序列),每个人在这个体系内都有发展通道,对白领来说是双通道,M和P,对蓝领来说是三通道发展。京东大学推出短期培训项目“我跟东哥做校友”、“我在京东读大学”,和高校合作,开设电商相关专业,拿到学费折扣,鼓励员工自费学习,完成学业之后,能够拿到大专、本科学历。拿到学历证书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值,升一级返回三分之一学费,生两级返回二分之一,如果在三年之内升三级,学费全返。本科学历也可以在读硕士,跟北航合作,工程硕士。京东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同友商之间的竞争:供应链和用户。供应链:所有生意的起点都是厂商关系,有货源的保障才谈得上促销。而在初期,京东的状况完全相反,一切从价格出发,导致厂商关系恶劣,货源不稳定,促销厂商不给支持。是闫小兵从厂商关系、货源、促销、价格,把京东从无序经营回归到有序,厂商开始信任京东。虽然说京东的市场份额是靠打价格战拿下来的,但也要遵循价值规律。价格战始终是京东最直接也最血腥的竞争手段。在线下做刻录机代理的时候,京东也经常上午一个价格、下午一个价格,把其他代理商都打残了,做成了独家代理。但是价格战会持续压低整个行业的利润,打不好了,会毁了自己。价格战的原则是,不要拿自己的主力部队与对方的小分队作战。图书不是京东的主业,京东在2011年初挑起图书的价格战,而当当则选择了京东销售最好的50款3C产品,无条件比京东便宜100元。所以,京东与当当的对战,不到三天就撤了。用户:京东图书规模做大了之后,竞争策略就变了,更重视用户体验,互联网完全看打折行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价格虽然是重要因素,但不是第一因素,消费者会为品质、便利付费。在京东与腾讯的并购案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张磊张磊是1972年人,我们驻马店同乡,在我出生那年,他以河南省文科状元考进人大。后来创立高龄资本,专注公司的超长期投资。2010年4月,高龄资本以10亿美元估值,投资京东2.65亿美元,当时刘强东只需要融资5000-7500万美元,张磊却说我要么一份不投,要么投3亿美元,刘强东拒绝了,因为3亿美元会让张磊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协商结果是2.65亿美元,刘强东有董事会控制权,实行超级投票权。2011年,张磊就找刘强东和马化腾聊并购的事情,但是两人都没有意向。到2013年,张磊看到了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趋势,而京东的移动端技术跟不上。此时,京东需要快速发展,电商向移动转移的趋势很明显,而腾讯占据了微信、手Q两个大入口,如果跟腾讯合作,京东会迅速发展起来;而对腾讯而言,这是投资京东的最好时机,京东当时估值80亿美元,2015年估值454美元,最重要的是腾讯一直在跟虚拟商品打交道,易迅想快速发展需要大的库存,腾讯没有精力做这个。于是,在张磊的牵头下,用“库存“和”移动“两个词,解决了中国互联网上最大的一笔并购案。张磊在京东和腾讯上的会议上讲了四句话:人生苦短,要搞就搞个大的;搞大了就要搞成永恒的;永恒是不可能的,再牛也要不断创新;早死早超生,要么去死,要么自己毁灭自己再去超生。作者李志刚:近年专注于做中国企业家的商业文章,曾写过《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一书,和《富士康:向西》、《刘强东在美国》、《京东物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章。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 读后感 第(2)篇

最近真是没读什么书,这本书居然看了两个月才看完……中间一度想放弃了,也许是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但是本着对中信的信任还是读了下去。也庆幸的是,正是这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才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印象最深的两句话:

①“利润不能拿钱袋子装起来,有更大的疆土需要开拓,收获的资金或者资源应该像种子一样撒出去。”

抢占市场份额是战术与战略层面的事,无可厚非,可是中间暴露的问题也多,听过各种各样的“意见”,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意见”都那么合理,但确实反应出管理与人才培养的步伐没跟上……存在着风险,至于这风险的大小,肯定是我判定不了的

②“如果你是带着挑刺而不是学习的心态,是根本学不到东西的,因为你们把自己拔高了一等,试图站在更高角度去看问题。找问题是工作中最简单的事情。”

当发现自己想法越来越多时,也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位置,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多问多问多问)

所以,以上纯属瞎扯,纪念一下读了两个月的书,纪念一下年轻幼稚的想法,以后我可能会嘲笑和感谢现在的自己……

最让我佩服的:①全国(全球)物流体系的信心、勇气及执行力;②供应链金融(又回到专业上来了……)

好了好了,书看完了,感悟也写完了,点滴还没完……两个月没跑步打破了我六年不打针吃药的记录,再不跑步我就是

创京东:刘强东亲述创业之路 读后感 第(3)篇

京东官方宣传册,刘强东个人光辉形象宣传册既视感。但,撇开鸡汤,还是要惊叹,原来京东是这样的!这样成长起来的!它一定做对了什么,但做对了什么?凭事后的归纳总结只能略知一二,去掉这一二中的光辉正面总结出来的也都是老生常谈的成功1+1,坚持梦想、远大目标、正品诚信品、用户至上、独裁者的个人魅力、强执行力、专注,就像成功的公式一样,传记作家的创新力真是有待提高。

做到这些不一定成功,但没有独裁者,目标,没有专注,没有强执行力,成功这件事想都别再想。

值得好好写篇笔记,原来零售是这样啊,原来领导者的独特魅力是这样啊。

患得患失是失败怯弱者的通病。目标明确杀伐果断,甚至冷酷无情,事业与感情都务必如此。愚蠢的罪孽不可饶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