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黄金时代读后感(3)篇

2018-10-03 12:07:17 读后感
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黄金时代》包括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和《我的阴阳两界》等。
黄金时代读后感 第(1)篇

我承认自己有点迷恋王小波,迷恋他的特立独行,迷恋他的有趣和思辨。王小波在自己的杂文中提到,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有趣和思考。

在那个苦难与荒诞的年代,能够保持自己的有趣跟思辨是极其困难的,要知道即使科学泰斗钱学森老先生在大跃进年代也是发表过粮食亩产几万斤的署名文章的。《乌合之众》中提到一旦群体形成,个体智慧将会被群体智慧取代。

王小波的小说的叙述手法不同我之前读过的大多数,甚至以后的也是。王小波是一个非常注重小说结构及叙述手法的作者,在他《沉默的大多数》杂文中谈及杜拉斯的《情人》时就对对其小说的结构、叙述手法大为赞赏。因感觉现代小说今非昔比,能力不够而有近十年不再写小说。王小波在谈及《情人》的时候,谈到情人“每一个段落都是经过精心安排”,“叙事没有按照时空展开,但是另有一种逻辑作为线索,这种逻辑我把它叫做艺术。”《黄金时代》是他对于这种小说结构及叙述手法的具体实践。

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是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都锤不了我。____王小波《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读后感 第(2)篇

王小波——我的宝藏男孩啊他说“我以为自己的本分就是把小说写得尽量好看,而不应在作品里夹杂某些刻意说教。”没错,他的作品里的确没有直接表达的积极向上,可我却读到了字字箴言。两年前有人向我推荐王小波,可我这个人很拧巴,越是流行的东西,越不愿意尝试,似乎可借此凸显自己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于是我不屑一顾,并回以白眼。然后某个无聊的瞬间(假设是受到灵魂的召唤),把这本书翻开了,然后就……这也太好看了吧??我经常会对“那个年代”感到好奇,但同时又讨厌别人张口闭口的“那个年代”,王小波用自己独有的诙谐,向我揭开了一个不一样的时代,那就是他的黄金时代,也是很多人的黄金时代,虽然那之于我们是一个特殊时代。他的书就像一座宝藏,每挖开一部分,就觉得惊喜万分。“虚伪是伟大的发明”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忘掉这句话,它带给我的某种灵魂上的震颤,也许是共鸣,也许是引领。“忽然之间心底涌起强烈的渴望,前所未有: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做一百世一样。这里的道理很明白;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无论如何,我要对自己负起责任。 ”那么,去读他吧,去触摸他的灵魂吧,还有,去生活吧。

黄金时代读后感 第(3)篇

黄金时代看完,感觉这个时代的王,第一次集中地用“爱情”,特别是“性爱”,公开挑战了那个保守时代的逻辑和性观念。这继承了年代对爱情与革命权力关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蒙意味,但是,确实领先了那个时代太多年,即使现在看,也觉得有些“不正经”。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都是的“革命 恋爱”的模式。爱情,特别是性爱,不仅是日常化的欲望力旦,更是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的主体价值,如此大胆,直白,有爱情,有单纯的肉欲,甚至有些虐恋的故事,有些故事的讲述手法就像一个见多识广的北京大哥在跟你边吃卤煮喝酒边夸夸其谈。所有的故事里面,还是最喜欢似水流年的故事,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小标题其实也都有各自故事的意义在里头,应该是越往后越觉得有趣的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