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300字(3)篇

本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关于自律的书,读过了才发现这是一本关于“成功学”的书,但是书中没有没有讲述成功的经历,也没有鼓励你怎样才能取得成功,但是作者却从几个当年旁敲侧击,小心引证,讲述了一条不一样的成功之路!n本书重点方向nn关于欲望:n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获得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是大多数人的天性;b.野心永远是少数人的天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总是幻想有什么“速成”的方法——因为,他们前期松懈了太久,现在突然发现时间不够了,最后期限马上就到了,所以,只有寄希望于“速成”方法的存在。这几乎是所有人的本性。而这种本性使得人们不得不最终疲于奔命,理论上讲,所有的“速成班”、“强化班”都只不过在贩卖和满足幻觉而已——当然,正因为如此,这种课程才会拥有巨大的市场和高额的利润。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几乎是所有人的天性。关于耐心n真正拥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的你,生活就会从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比过往任何时代都高度文明的今天(尽管依然有很多地方令人失望),“耐心”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最有力量的因素。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反过来,没有耐心的人终将一事无成。不仅现实中如此,连故事中都是如此。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反过来,没有耐心的人终将一事无成。不仅现实中如此,连故事中都是如此。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耐心不是凭空来的,是需要了解和支撑的。但是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个死循环:了解本身也是需要耐心的,没有耐心的人是没耐心深入了解任何事情的,于是,最终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耐心。关于奋斗n“成功学”反复强调“努力”和“奋斗”,多少显得有些可笑——好像我们可以不用努力、不用奋斗似的;好像我们不愿努力、不愿奋斗似的。事实上,无论强调与否,我们都必须努力、必须奋斗。努力是应当的,奋斗是应该的。努力是应当的。无论有没有人鼓励,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当然,在任何努力之前应该先确定目标是否现实。几乎所有的成功者,在讲述自己成功经历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成功所付出的代价,夸大曾经面临、战胜的困境,夸大自己最终成功的难度。这不是他们故意的,因为他们也是人,跟所有的普通人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虚荣心需要获得满足。每个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这跟下象棋没什么区别,不仅要不断地“进攻”,更重要的还要稳固地“防守”。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醒悟“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在潜意识里希望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通过艰苦奋斗才获得成功的,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释自己的“不成功”,才能更为自然地接受自己的“不成功”。人类的大脑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功能:遗忘痛苦”。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者坏运气。关于运气n不要相信“运气”,更不要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所谓的运气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因果。换句话讲,尽管运气确实存在,但我不能相信运气,或者完整地说,我不能相信运气与我有关。概率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你的欲望。你觉得“幸运”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得到满足;你觉得“不幸”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落空。不要无谓地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肯定是有来历的。只不过是我们经常说的“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关于人脉n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个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不是因为他们两个要好,才各自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各自都很优秀,才可能非常要好,而后命运的碰撞产生绚丽的火花。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如果你是一个优秀、有价值的人,那么就会有很多另外优秀、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关于人脉导致成功的传说其实非常虚幻,只不过是不明真相的人只好臆造出来的幻象罢了。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300字 第(2)篇«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
时间为友,完善心智,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 ----题记
初读李笑来老师的这本«和时间做朋友»,我觉得这本书适合上大学的学生或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并不适合我,读来索然,无奈这本书是读书会四月份的必读书,为了交作业还是要读完。
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是你还没把事情做好。书中的这句话触动了我。很多的时候做事情半途而废给自己的借口就是没兴趣,以此来标榜自己是性情中人,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其实很可能是做不好,于是我决定从读好这本书开始改变自己。
李开来老师本书的宗旨是:和时间做朋友,坚持思考,获得心智的成熟,走向独立,走向自己。
(一)什么是心智?
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
(二)开启心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开启心智的条件是拥有自控力,用李开来老师的话说就是用我们的大脑控制大脑,电影«美丽心灵》里的主人公约翰·纳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历史上第一个 “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换言之,纳什通过挣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再为自己大脑中的幻觉所控制。
(三)开启心智的起点是什么?
心智开启的起点是自律,偷懒是人天性的一部分,需要自律才能克服。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懒惰总是在诱导你抛弃你的朋友-----时间。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是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
(四)心智成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心智成熟的必要条件是推迟满足感,享受延迟快乐要有足够的耐心,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想立刻看到结果是多数人的天性,改变的前提是认识和接受,既然我们天性如此,那就给自己一个适当的空间和时间慢慢的改变,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有耐心。这些耐心被用来不动声色地承受更多的打击和挫折,甚至,可能会仅仅因为惊人的耐心,那些打击和挫折对我们来讲不再称得上是打击或者挫折。
(五)培养心智成熟该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1.懂得自知,拥有自信。通过内省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长处,更明了自己的短板,成为一个自知的人;不因为长处而自傲,更不因短板而自卑,接受自我,悦纳自我,这是心智成熟,自我成长的开始。
2.放弃管理时间的想法,真正了解自己之后要了解时间,使自我和自我合拍,使自我和时间合拍,这就是李开来老师说的和时间做朋友
3.制作时间预算这一点我觉得尤为重要,多数情况下我们乐于制定完美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在实施中你会发现它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一定要和你心里的那个脆弱的完美主义者说再见,这样你的时间预算才精准,你的计划才有实际意义。
4节约时间的方法:书中列举出如列表,不做没有实际意义的事,可行计划等等,李开来老师特别指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半途而废,否则都是在浪费时间。
5.具体练习如何和时间做朋友:李开来老师在书中讲述了很多练习的具体方法,可行又简单,克服你的懒惰,运用你的耐心,这些练习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间为友,完善心智,要忍受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孤独,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最终你会发现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个人就是你一直想成为的自己。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300字 第(3)篇看完这本书后,我就想拿个小本子和拿支笔来写写东西,就像我们常说的也是李笑来在书中说到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长大之后,我们发觉时间过得越快,特别是现在,对于我要准备高考的人来说,时间真的真的不够!所以我们常说要合理安排时间,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就算合理安排了时间,又有多少人做出行动?书中说的没错: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所以李笑来提到“心智”这个词,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
这本书有些鸡汤味道,不过还是很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