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2019-04-18 19:19:38 读后感
《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
作者:李鸿渊
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为深入、系统地理解红楼梦人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红楼梦》的阅读欣赏水平;读者可以从各种红楼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的比较中得到启示,从而更为理性地认识人生、把握人生;红楼人物的种种悲剧命运的比较与揭示,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封建专制社会其最恶性的认识。
《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书很早就看完了,只是和《红楼梦》有关的书总是不敢轻易点评,怕亵渎了她似的。

对《红楼梦》最痴迷的时候还是去年底,看完87版电视剧又细细地读了一两遍脂评红楼,但是总觉得不够,总觉得自己并没有读完八十回红楼,总要找公众号找书去看别人剖挖出来的我没有读出来的那部分文字,只愿沉迷红楼一梦不着急醒来。也就是那个时候找来了这本书来看。

如果说《红楼梦》是茶,那这本人物对比研究这类书就是将《红楼梦》磨成碎末让人品的抹茶了。初看红楼人物大约只觉得黛玉敏感爱使小性儿,宝钗豁达心思深沉,还有晴雯爆炭的脾气真真的性情,以为自己也能从红楼原著里面隐隐绰绰地看出人物的立体性格了。但是曹公何等人也,明面上的笔墨只给你看个模糊的轮廓,非要人把散落各处的琐碎情节找出来,串起来,对比起来,才能让人看得明明白白。

而难得的就是曹公的文笔最经得起推敲和挖掘的了,也就不怕人分析研究的。

这本书曾满足了我对红楼梦求知的渴望,我很感激它,但是我对这本书的喜欢有一部分是从对《红楼梦》的喜爱里溢出来的,怕评价太过了,所以不给满星。

《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小时候总是被教育《红楼梦》里的反封建思想,长大后,读的书多了,关于中国以外的历史也了解了一些,渐渐对《红楼梦》的“反封建”思想产生了疑惑。曹公写《红楼梦》那会,世界上连资本主义社会都还没有产生,欧洲也是封建社会,“反封建”还不足以传到中国吧,更何况,曹雪芹是清朝八旗贵族子弟,对于正统思想的教育应该相当严格,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太可能和“叛逆”、“反封建”扯上关系吧,他们思想里也许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概念,谈何“反封建”呢?只不过家族的衰败对曹雪芹的打击应该是最大的。说实话,听了欧丽娟老师讲红楼梦,获益良多,社会的定型是家族和个人的成长的前提,就好像我们现在身处在民主文明、思想解放的现代社会一样,曹雪芹所处的毕竟是两千多年以来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哪那么容易就有现代人的这些反封建思想呢?

《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尽红楼梦。因为,看了数遍87版的《红楼梦》,被其精彩跌宕的故事情节和细致刻画的四百多个人物,深深地吸引了,百看不厌。当翻阅了这本书后,对各章的论题,大多数是以前未曾论及或没有深入研讨的,诸如贾母与刘姥姥、邢夫人与王夫人、林黛玉与妙玉、晴雯与小红、紫鹃与雪雁、薛宝钗与史湘云、贾政三兄弟、贾珍与贾琏、茗烟与李贵、薛蟠与薛蝌、柳湘莲与蒋玉菡等,在红学研究中具有创新意义。可以说,本书是红学史上一部从对比视角,比较系统、深入地论析红楼人物的专著。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情感的激烈执着、凄怨哀美,在强有力的精神推动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疏离和冷淡,悲凉和惨痛。文中,还详细的讲解了红楼中应用的唐宋诗词,挺好。不足之处就是,有些观点过于偏执,有些段落语句反复使用,稍显繁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