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动物精神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2019-06-16 07:06:19 读后感
动物精神
作者:罗伯特·希勒 乔治·阿克洛夫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抛开人类经济决策源于理性经济动机的假设,将信心、公平感、腐败和欺诈、货币幻觉以及作为人们生活参照物的“故事”等心理因素置于宏观经济学的前沿和核心,试图建构一套动物精神理论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和经济的真实运行原理。它会告诉你: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为什么有人找不到工作?为什么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和失业此消彼长?为什么为将来储蓄的决定如此随意?为什么金融价格和公司投资如此易变?为什么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性?危机当前,哪种政策才能真正奏效?
动物精神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之前看过希勒的《金融市场》课程,真是萌翻了,很可爱的一位教授。想把这本书当经济学入门读物的那可得好好掂量掂量了,我觉得内容还是有点偏专业性的(虽然我不怎么专业)n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是凯恩斯首先提出来的,用于解释大萧条时期投资的巨大波动。只不过后来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都把凯恩斯这个重要论点给忽视了。政府以财政政策干预经济风行几十年后,在滞胀面前,凯恩斯的观点似乎黯然失色了。于是什么自由放任、理性预期以及有效市场都出来,虽然也有发展和进步,但基本上是脱胎于古典学派的路子。撒切尔和里根的改革算是这些理论在实际中的高歌猛进。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许多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反思现有的理论。而这些年来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其微观基础了,于是许多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都被纳入、吸收,试图从经济学的基本理性人假设入手,重新构建经济学理论大厦。也有些人想借机从根子上推翻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当然也没那么容易。按希勒教授的分析,经济学需要研究的有四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纯经济动机下的理性反应,纯经济动机下的非理性反应,非纯经济动机下的理性反应以及非纯经济动机下的非理性反应。而传统经济学理论充其量只是解决了第一方面的内容。希勒教授回到凯恩斯的动物精神,将其引入到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去,试图解决剩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在这本不算大部头的著作里,希勒教授主要对宏观经济学里的十大问题,从动物精神的角度给出了解释,确有洞见,但个人感觉还不过瘾,似乎没有全面展开。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当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便有人宣称牛顿的经典力学被推翻了,但大家很快就明白并不是这么回事。相对论是更为宏观尺度下的理论,之后量子力学是更为微观尺度下的理论,而这两者又同时能够容纳牛顿的理论体系,实际上是在这个尺度下达成了统一。所以有人孜孜不倦地寻找大一统的万物理论,也不难理解了。这样类比似乎也不是很恰当,毕竟一个是在研究尺度上的扩展,而从动物精神出发建构经济学理论对传统理论更像是一种背叛。如果另外三方面的理论真的能够得到进一步更深刻的发展,那么传统经济学理论可能就要进博物馆供人瞻仰了,或者说,更有可能被当作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作为参照。不过话说回来,从《国富论》问世至今,经济学也才不过只有200多年的寿命,直到凯恩斯横空出世,才翻开新篇章,至今还不到100年,所以可以说真的是很年轻的学科了。存在谬误也在所难免,但好在一直是向前发展的。是一本好书,怎奈本人修为有限,对现代经济制度金融市场不甚了解,读来还是挺费劲的,先留着,回头温故而知新。

动物精神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本书阐述的动物精神包括信心、腐败欺诈、货币幻觉、公平感、故事等一系列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不理性行为,作者之一罗伯特的夫人是从事心理学的教授,这客观影响本书更倾向于从人的心理爱好、倾向角度来解释经济问题,比如失业率、储蓄率与信用卡,美联储的作用、经济衰退或危机、解决种族纠纷、房地产周期等。[嘿哈]作者并没有否认传统经济学的根基,而是认为需要在做出决策和理解经济现象时必须考虑动物精神。本书提供了全新的视觉。经济学并不是精准的模型,还要考虑诸多社会和人的因素。本书在失业率那一节也挑战了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用效率理论解释在一般经济水平中劳动者由于货币幻觉而要求工资必须高于市场出清水平,而雇者为鼓励工人保持效率也会乐意支付,这客观导致一部分人没有工作。从长期通胀与失业仍然是此消彼长,如果忽略这一关系,只用自然失业率来衡量经济政策可能导致类似加拿大危机的出现。搞明白之前完成黏性工资理论时想不明白的一些问题。[皱眉]作者著作《钓愚》、《动物精神》一脉相承,本书通俗易懂,作者的经济学造诣使其在运用各种理论对比解释时游刃有余,比如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他就采用了巴里艾森格林《镜厅》中的观点,在解释失业率与通胀时同样介绍了萨缪尔森等人的论证。[嘿哈]经济学小白读了后感觉各种理论都不能盲从,经济政策的制定更如此。

动物精神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

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为什么中央银行拥有控制经济的权力?为什么存在非自愿失业?为什么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和失业间存在权衡关系?为什么储蓄的决定如此易变?为什么股票市场波动如此不受控制?为什么房地产市场的周期变化如此巨大?主流宏观经济学假设人类的经济活动都是理性的。但其实,信心、公平、腐败、货币幻觉以及故事,有大量证据证明它们才是人们行动的真实动机,而且无所不在,这就是动物精神。这样一个充满了动物精神的世界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也就是伸出那只“看得见的手”。政府的角色应该是设定条件,使我们的动物精神可以创造性地发挥更大的作用。换言之,政府必须制定游戏规则。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应该自由放任,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政府应该在制定规则方面发挥最少的作用。但恰恰相反,动物精神的各个方面会推动经济朝着不同的方向运转反馈。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经济就会在就业和失业之间大幅摇摆,金融市场也会不时地陷入混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