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寂静的烽塔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5-30 15:33:41 读后感
寂静的烽塔
作者:卡伊斯·阿克巴尔·奥马尔
《寂静的烽塔》是一本由阿富汗人写就的极为珍贵的回忆录,阿富汗历史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本书展示了这个国度里生活的富足与苦难。 对于年轻的卡伊斯·阿克巴尔·奥马尔而言,喀布尔是一个花园遍布的城市,在这里,他与表弟瓦基勒一起,在祖父的屋顶上放风筝,而他的父母、叔叔和阿姨则围坐在草坪上喝茶。期间,他们讲讲故事,诵读诗歌,卖卖地毯,撮合婚事。然而,内战爆发。他们所在的街区变成了冲突的前线,残酷的气息日益蔓延。
寂静的烽塔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寂寞的烽塔》,这是我读的第二本与阿富汗相关的书,第一本是《追风筝的人》,但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更深刻。记得第一次听说塔利班,本.拉登,还是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那时候读高中,想不通为什么会有恐怖袭击,为什么会有飞机撞大楼,而现在读了这本书,感觉有点了解了。就像一句话所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阿富汗是一个充满宗教冲突和种族冲突的地方。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种族,甚至不同的语言,都会引发冲突。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阿富汗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是因为内心的麻木,还是心灵的强大,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是内心的强大,是对未来的期许,特别是作者一家人,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战争,人类文明开始,从未停止。茹毛饮血的史前时代,为了生存下去,人类同猛兽直间发生战争;刀耕火种的渔猎时代,为了争夺生存地盘,部落与部落之间发生战争;诸国争霸的帝国时代,为了掠夺财富争夺权利,国家与国家之间发生战争。还有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信仰之争,宗教内部不同派别的正统之争,都会发生各种战争。到了现代,经济制裁,看不见烟火的金融战争,还有军事竞争,张显科技力量的战争。未来战争还会继续,因为那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不管怎样,人类历史在前进,文明在进步。期望有那么一天,世间没有战争。

寂静的烽塔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在读这本书之前,关于阿富汗的书读过《灿烂千阳》和《追风筝的人》。彼时,小说告诉我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上发生的故事。比如《灿烂千阳》反映的是阿富汗女性的地位低下,《追风筝的人》反映的是阿富汗人民的善良和情意。

而这本《寂静的烽塔》是一本纪实文学,它按编年顺序记录了阿富汗过去动荡的30年,是一本由阿富汗人写就的极为珍贵的回忆录,它展示了这个国度里生活的富足与苦难。

整本书写的是阿富汗人民从天堂到地狱的过程,以作者卡伊斯·阿克巴尔·奥马尔为代表,展现了阿富汗内战期间,人们的颠沛流离,为了活命四处流亡,甚至遭受折磨的悲惨现状。

书里很多画面读着感觉充满血腥和残暴,人们命如草芥,随意被践踏和杀戮。然而,温暖也随处可见,比如他们几次孤立无援的时候,总能被陌生人所温暖和照顾着,从而度过难关。

不知是谁说:“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只要有战争,就有伤亡,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受到伤害的总是无辜的老百姓。想想身在和平世界、和平年代的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啊!如果没有虐童案和性侵案的发生,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寂静的烽塔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从书架的底部往上读,一本书读完之后才会读下一本。这本书应该是两三个月之前加进书架的,昨两天开始看,一看就入迷了。

之前看过《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都没有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大。我以前对中东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恐怖分子和杀人狂,可是从这本书来看,这些极端分子在变成杀人狂之前其实很可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或者平凡幸福的生活,是战争毁掉了他们的一切,家庭,亲人,以及他们自己最后的人性,从此彻底变成恶魔。书中的作者的祖父和父亲表现出极其的勇敢和睿智,他们同样热爱和平,也许这才是原来的多数中东人的珍贵品质吧。

遗憾的是,这本书已经被下架了,很可惜当时没有买下整本书,所以我只能看到整本书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下部分只能去买实体书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