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吸引我读这本书的是 本书的原名-HowChina Became Capitalist/中国是如何成为资本主义的
与世俗看法明显不同,作者并不认为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可以简单的归咎为全能的政府力量(非自上而下的模式-6.3),相反这场可以称作二元结构的经济转型(即:国家引导的改革与草根改革双重存在、交互作用-6.3/4),主要是由边缘力量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动产生的,也就是(处在政府引导改革 边缘的)基层的农民、企业和地方干部为了自己的生存自发产生的,透过这些有成效的自发改革,使中央积极调整对私营经济的态度,进而更有效的 下放权利 并 逐步减少政府的干预(3)。
另外,本书的一些观点有待商榷。
- 自由思想可以脱离民主环境?一些思想领域的言论很可能会触及民主领域,这恐怕被我党所忌惮(本书删节内容)为维持稳定,会极力避免意识形态上的讨论(如本书原名)。但我认为,同样自下而上的推动下,思想市场会逐步放开并会促进政体的变革。
- 区域经济增强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缺少有效监督机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如争夺贫困县名额。
很喜欢这本书。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科斯对中国三十多年来市场经济的变革作了理性的分析,让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六十年来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社会制度的演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建国六十年来,以改革开放为界,刚好两个三十年。前三十年,是毛革命的浪漫主义为主旋律,学习苏联模式,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不断,最后以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来结束的三十年。这宣告了毛模式的失败,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后三十年,以邓的改革开放为主旋律,华国锋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赵紫阳、陈云等共产党人,他们深受文革之害,他们以无比坚毅的勇气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很难想像,受原教旨共产主义教育和影响的邓,为何突出重围,让市场经济一步步在中国重新确立。中共走了近三十年的弯路,终于接上了自49年来终断的市场经济之路,中国赱上了富强之路。读邓选第三卷,回过来看邓对中国改革的分析和论断,很佩服这位老人的智慧。再读他的九二南巡讲话,一位88岁的长者竟然振聋发聩地提出不争论姓社姓资,按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第二次改革开放,邓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功不可没。 作者对中国目前思想市场,中国大学的行政化的现象分析精到,对变革也充满期待。深信,中国只要坚持道路自信丶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就没有必要在思想上封闭自己,一个开放、自由、理性的中国,一个富强文明和谐的中国,才是一个幸福的中国!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这本书想说的有太多了,首先一点要读书,愈读书,愈发现自己的无知;尤其是大事件,越是了解清楚你就越能突破原有的束缚,比如说,我所知道的华国锋是个老实人,遵从两个凡是政策。其实不然,华国锋提出洋跃进,要比我想象中的开明了许多;第二深深体会到意识形态对人,对国家的未来的束缚究竟是有多大,改革之路几乎是邓小平以一己之力推动的,这个过程充满了心酸,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当时国内可是很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在社会主义中可没有市场经济这一说的,改革之路艰辛,随着89年学潮改革中断,中国的经济又发生问题,国内又开始怀疑市场经济,直到邓小平南巡推动改革继续前进终于越过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保证了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地位。 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