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完美读后感(3)篇

书评:n哲学意味浓厚,甚至觉得是哲学进阶书。哲学小白,最开始看觉得文字晦涩难懂,再细细看来不乏趣味。语言流畅,逻辑很严谨,对问题的描述考虑都足够周全。比如,n“个人理性选择,无法形成集体理性选择。”n“才能支配越多,重担越大。”n“道德观的三个元素——谦卑,责任,团结。”nn整本书都是众多矛盾的集合,社会上常见的想象于此成为了一个似乎可以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本书的所提到的“完美”,本身是无法用对错来评判的问题,再加上不同人基于不同角度的不同看法,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或许也是因此,这本书影响力颇大,争议却也巨大。关于公平,有自己的看法。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借用之前前辈和我说过的话,假如你是与身边的人对比,或许并不会认为不公平。但假如你是与大城市重点高校学子去对比竞争,有的公司只要985/211,你会觉得不公平,但这份不公平是你自己的选择,是因为自身的追求。n关于运动,始终有困惑。“治疗”和“改善”的界限是什么?n评判界限的规则是由谁来制定?n体育精神究竟是什么?n体育究竟竞技的是什么?n竞技的公平性是如何评判的?nn关于优生,有些体会。也是个涉及公平的话题,另一个关键词是「欲望」,人们跃跃欲试渴望新世界,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达到自己未达到的高度。由于存在这样的欲望,所以必须「对自己的欲望负责」,倘若不存在这样的欲望,那么大抵这份责任是属于自然了,世界就会处于优,劣,优对劣的包容,劣对优的追求……如此动态平衡。总之,不要妄图从这本书中寻找对错,多方论述之后自有自己的看法最好。于我,如今,或许无法控制对完美的追求。或许,5年后,会觉得追求完美太过折磨。又或者,10年后,又会希望事事完备。变化必然永远存在,想必自然自有其规则。16/08/02nDing.
反对完美读后感 第(2)篇科技带来的根本问题并不是道德困扰,而是可控性问题。比如核武器,并不是所有的我们能够使用的产品我们都能驾驭,但核发电是可以在某些安全强度下可以使用的。
道德是社会机器围绕着人类生死存亡制定的一系列游戏法则,它总是为了社会服务的。
一个胚胎没有明确的社会角色,所以不能称之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但它作为种子也不同于简单的皮肤角质层,它有着基因学意义上的人的特征。因为它的可发展性,一旦作为商品,就有着更大的风险。
投资和消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一般来讲,远期影响大于近期影响,被我们称之为投资 反之则为消费。
我们不能用两分法来简单的定义社会内的一切生物,有用的或没用的,大部分的价值不在于眼前的显性,而在于其长远的发展性。
真正的基因操控带来的根本问题请聚焦为 可控和发展两者之间的平衡,伦理学,道德观一直是滞后的,可以慢慢补充完善。
反对完美读后感 第(3)篇以前在网上看过桑德尔关于伦理学的哈佛公开课,那时便对他语言表达力和引人思考的能力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延续了桑德尔授课的风格,虽然讲述的是一个有些抽象的伦理学难题,但却不致晦涩枯燥。在不确定性中成长的经验才是生命的基础。通过基因选择设计出来的子女,给予其父母沉重过于沉重的责任和过分的期望,剥夺了父母对子女作为其生命之“不速之客的宽大”。我们会羡慕那些具备天赋的人却不致陷入不甘和怨恨之中,是因为生命本身就是馈赠,生命的偶发性在创造出不完美的我们的同时,与“赋予人类生命道德的自由之间是有联系的”。读这本书不尽让我回想起那种纯粹的思考的感觉,而且让我惊觉自己太过关注“器物层面”的世界而忘记反思一些更本质的东西。忘记谁说过哲学使人自由,也许就是这种对抽象的生命本身的思考,才使人逃离“楚门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