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众病之王:癌症传 读后感(3)篇

2018-09-21 20:21:31 读后感
众病之王:癌症传
作者:悉达多·穆克吉
《众病之王:癌症传》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著作。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历时六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媒体报道、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向读者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作者借由医学、文化、社会、政治等视角透露出一种社会化关怀;生动、文学性的写作手法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让读者为之动容。本书是一本关于“生与死”的力作。
众病之王:癌症传 读后感 第(1)篇

豆瓣9.1分,读过最优秀的科普书之一,今年最推荐的十本书之一。


据估算,我们中的约1/5会患上癌症,约1/8会最终死于癌症(Bray, Freddie, et al. 2018)。了解癌症,应该是每个现代人需要接受的基础教育。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癌症仍所知甚少,即使是在研究癌症的我,也不敢说自己有多了解。癌症太过复杂,论文浩如烟海,缺乏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根本不读懂。即使是上述引用的癌症统计报告,读者也仅仅局限于相关领域从业者。因此,一本好的科普书,非常有必要。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地叙述技巧,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同癌症斗争的历史。读完,你会基本明白癌症、放疗、化疗是怎么回事,乳腺癌、白血病为什么让人谈之色变,癌症在现代的发病率为什么这么高,癌症为什么这么难以被治愈。

科普不好写,既需要对专业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高屋建瓴的洞察,又需要掌握高超的写作技巧。作者本人是癌症医师、科研人员和经验丰富的科普作家,从而成就了这一本著作。Goodreads上面的介绍非常好,引用在下面了。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is a magnificent, profoundly humane “biography” of cancer—from its first documented appearances thousands of years ago through the epic battl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 cure, control, and conquer it to a radical new understanding of its essence.
Physician, researcher, and award-winning science writer, Siddhartha Mukherjee examines cancer with a cellular biologist’s precision, a historian’s perspective, and a biographer’s passion. The result is an astonishingly lucid and eloquent chronicle of a disease humans have lived with—and perished from—for more than five thousand years.

The story of cancer is a story of human ingenuity, resilience, and perseverance, but also of hubris, paternalism, and misperception. Mukherjee recounts centuries of discoveries, setbacks, victories, and deaths, told through the eyes of his predecessors and peers, training their wits against an infinitely resourceful adversary that, just three decades ago, was thought to be easily vanquished in an all-out “war against cancer.”

The book reads like a literary thriller with cancer as the protagonist. From the Persian Queen Atossa, whose Greek slave cut off her malignant breast, to the nineteenth-century recipients of primitive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to Mukherjee’s own leukemia patient, Carla,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is about the people who have soldiered through fiercely demanding regimens in order to survive—and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iconic disease.

Riveting, urgent, and surprising,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provides a fascinating glimpse into the future of cancer treatments. It is an illuminating book that provides hope and clarity to those seeking to demystify cancer.

上面的简介已经对内容做了非常好的总结,我来谈谈我自己的阅读体验。

  • 我很感谢这本书,将我学过的很多知识都串进了人类与癌症对抗的历史中,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学过的知识是分散的,比如癌症相关的 Ras, P53通路,司机和乘客基因突变,药物从小分子化学到生物大分子的转变等,但很少思考过,它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基于之前怎样的研究,又对未来有何启迪。现在,它们全都连起来了,从千年前最初的关于癌症的记录,当今到最前沿靶向基因和免疫治疗。
  • 其次,它也帮助我建立了更广阔的关于医学、科研、政治和社会的整体视野。科学与临床研究之前的关系不仅仅是我们简单认知里面的,从科研到临床,而是更加复杂的。科研人员和医生们不仅仅是合作关系,也有竞争关系。本质上的关注重点不同往往造成两者的分歧。

比如在早期的乳腺癌治疗中,医生占据绝对的权威。那时候他们崇尚切除手术,甚至发展到病态的竞赛,看谁切的多。多年以后科研统计才指出,乳腺癌的分期对症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切除在很大程度上的无效性。但近50万美国女性已经因此付出了乳房乃至更大身体伤残但存活率基本没有变化的代价。

此外,像癌症、艾滋这种大流行的疾病,实际上和我们的社会与历史演进是仅仅连结在一起的。对于癌症、艾滋这些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可能患者只要新药有一丝可能性就愿意去尝试,但科研则涉及设计的样本有意义,要考虑到安全和伦理等诸多因素。

艾滋最初被称为同性恋传染病,而乳腺癌的治疗变革与女权主义的变迁密不可分,癌症在美国取得的高度关注的背后,是专业的操盘手和社群的精心商业运作。当疾病成为社会问题之后,它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又如医药企业在研发的癌症药物的时候,在风险和利益的考量下,可能会更倾向于去开发生产不那么有效的旧药,而非投入可能有更高疗效的新药。

最复杂也最让人难受的是关于烟草与癌症的问题。烟草几乎是所有癌症的风险因子,特别是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高的相关性,这在很多年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烟草行业也是全世界利润最高的产业之一。因此,可以想象的是,烟草行业如何腐蚀政治、科研领域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对烟草的癌性的高风险半信半疑。这里,烟草行业非常聪明地利用了统计学的欺诈性和科学本身的特点:自我怀疑性。科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是因为它几乎从来不下绝对论断,而永远允许新知识、新经验颠覆原本的认知。

  • 最后,作为科研工作者,我对所有的前辈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他们的敌人不仅仅是众病之王,这个有能力杀死全球超过十分之一人口的癌症,还有自身的傲慢、偏见、固有认知,领域内的权威、传统,外界关于道德、安全、效率的压力,面对名、利的诱惑。科研工作者的辛苦不仅仅在于科研工作本身的高强度,我们还不得不不断质疑自己、质疑权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打破舒适圈去探索未知。这个过程确实激动人心,但又让人心力交瘁。

作为结语,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人,了解癌症,简单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史,是每个现代人应该接受的自我教育。我非常感激作者,将这本书写得像一个跌宕起伏的探险故事,一代一代科学家、医师、社会活动家不断挑战,突破,以期理解和打败邪恶的癌症。衷心祈愿人类能够早日克服癌症,慰藉所有曾和将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孩子,年轻人,老人,男人,女人们。


2019读书计划 No. 20

Feb. 10th.

众病之王:癌症传 读后感 第(2)篇

本书关于癌症的历史和现状描述得很详尽,中间穿插着描述人类抗癌的历史。看了它,你基本懂得目前的三大手段(手术、放疗、化疗)是什么,历史如何。作者因该书获得2011年普利策奖,General Nonfiction(非小说类、学术类)。

书中,作者对癌症的几个问题作出了解答

1、“癌”有多大年纪了?

公元前就可能有了。

2、我们在对癌斗争中,处于何处?

目前处在基因层面研究靶向药物(目前更为热门的是免疫疗法)

3、我们是如何到达这里的?

  • 初期,基于盖伦的理论,用放血法。
  • 然后,发现盖伦的缺陷,用手术法切除明显的肿瘤。
  • 接着,发现了放射线,用它来辅助治疗,也减少了之前的扩大性切除手术(即放疗)
  • 同时,化疗也是一种手段
  • 然后,发现激素疗法可能有用
  • 目前,努力在基因靶向疗法

4、是否这里就是终点?

还不是终点,需要更深入研究生理机制

5、甚至,这场战役究竟能否打赢?

不确定是否能打赢,但我们的目标:因老而死不可避免,未老先死不可发生


在最后有人采访作者,问了个人如何防癌,我综合一下作者的意见和我的,认为应该这样:

  • 保持身体健康(适当饮食、适当锻炼、适当休息)(当然偶然的癌变还是可能的)。
  • 避开已知毒素,如氡、石棉,远开烟草(包括二手烟),避免或减少饮酒,避免紫外线的暴晒和电离辐射。
  • 定期体检,平时注意观察自身。
  • 真得癌症的话,现代西医是第一选择。

我发现个现象,目前看到的外国医学科普书籍中,较好的几本都是美籍印度裔写的,为什么???

众病之王:癌症传 读后感 第(3)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那么读医呢,是不是就会使人珍爱生命,正视身体呢!

其实读之前我以为他介绍的是各种癌症的病因,病理,治疗,预防,就是那种很典型的保健养生类书目。没想到却是一本货真价实的科普类图书

书中大量的专业术语看得着实有些费劲,而是说实话,太高大上了用本山大叔的话讲就是,我不想知道我怎么来的,我只想知道我怎么没的

题目是癌症传,其实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现代医学与癌症的抗争史,从早期的无能为力,初期的生猛毁损,内容太过血腥,敬请自行翻阅到放疗和化疗,直至最后的靶向疗法,这背后是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时代,可以免去很多无谓的痛苦,我们也应该像那些顽强的医学工作者致敬,是他们顶住巨大的压力去推动医学的进步!

这里还特别的说明了格列卫,就是我不是药神里特效药,当知道了他的诞生经过,就不会再骂他是天价药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经历了病痛才会知道健康的可贵,多喝水,多运动,早睡早起,最质朴的几句话,却是最好的良药!

对了,还有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医还是西医!

西医是理性的,用数据和病理说话。中医是感性的,讲究的是平,平和,平衡,平稳!

西医是对抗的,面对病症用的是清除消灭。中医是消融的,用外力和中草药达到分解抑制吸收的功效

用书友的话总结就是,不用纠结疾病了,到时候交给专业人士就好了,想多了就是杞人忧天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