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读后感(3)篇

主要是三国文化的比较,文化差异很大,以至于很多语言,行为,表达当面有所差异,在一个国家是尊敬的话,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就变了味。 多一种语言,多一种文化,以前还感受不到,可是仅仅是教育必经之路上习得的英文都能让人有这种感觉。读译本,总是觉得很多东西并不像原著那样,一个翻译的人,无论如何尽量保证直译,或者多么尊重原著,他所翻译出来的东西,或多或少有他个人思想的影子,有个人的理解。 多一种语言,多一种文化除了在读书的时候能发现,在接近科学前沿的时候也是大有用处,很多先进,成熟的文献都是英文的,所以要读懂首先还是要学会英语,阅读大量前沿的科学著作,论文,而不仅限于中文才能有所突破。 各种语言文化差异如此之大,用中文的语言思维方式表达西方的,毕竟是不一样的。就好像说中文,除去主谓宾,定状补都是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前,所以要表达一句话,要思考组织好语言,而英文,却可以用各种从句在最后修饰之前的词,所以可以边说边思考后面形容以及修饰的部分。 书里讲的除了语言还有各种生活习惯,思想,自己民族性,三国分开来讲,有一定的对比,可以随意读一下,增加常识。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读后感 第(2)篇这本《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读了好久,一开始只是想着出于了解三国文化的目的,读读,但是越到后面,通过这本由随笔写成的文化论,有些深刻的东西越来越明晰,逐渐放大。书中写到三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审美观、言语等等的不同,从比较对象来说,可以说是事无巨细,有些我们觉得很不不值一提的事,作者却从中看到文化的本质,提炼出民族的本性造就的那些不同,《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大抵就是说的金学文这样的学者吧!他作为一个身份特殊的文化比较学者,其视野之开阔、胸怀之博大、观察之细腻,实在少见。他不偏不倚,持中秉正,以一个“地球人”的身份去分析思考。
金文学的力作《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正好反映了他在全球化时代,作为一个面对世界的“地球人”的思想,一个地球时代勇敢冒险的异文化探索者的思考。可以说这本书书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三国文化,还让我们再三对全球化一词深思熟虑,给了我们重要的、宝贵的启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读后感 第(3)篇这本书的成书年代比较久了,所以有很多看法有局限性。
同时,并不是学术性的写作。通书大量的“据说”让人有些不太能信服。并且,作者有些论断也是或许武断的。
但不影响我们看看这个自称“地球籍人”,精通三国语言,有中日韩三国生活经历的人,从他的角度来对这三个国家进行比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还需要考虑人的个人成长经历对他观念的形成,看法是存在于各人心中的,如观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角度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个人对本书是有点失望的,但是强迫症作祟还是坚持没有弃书。书中还是有闪光点的,从我的理解来说,有中肯的话,虽然并不多。就看看能不能冷静下来看他的一些“荒唐言”了,从沙粒里找金子这是费劲的事啊。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