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读后感(3)篇

2018-11-11 00:52:11 读后感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作者:盐野七生
风靡日韩的商界精英、政要必读书、教养必读书!王石、王巍作序,吴晓波、秦朔、吴伯凡联袂推荐。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从罗马出发,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基础设施更能体现罗马人的天赋。罗马作为庞大帝国的心脏,循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硬件的大道、桥梁、水道,打通了帝国血脉,也滋养了每一寸土地;软件的医疗、教育、邮政制度,给予人民最舒适健康的环境和知识的力量。鬼斧神工的工艺技术加上脚踏实地的民族精神,创造出文明伟大的里程碑。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读后感 第(1)篇

17-29#小紫学小扎#《罗马人的故事10》这本内容极其精炼,大致是将罗马前九本书做了横向总结,描述为何罗马可以吸收多文化、多种族的人群,如何管理被征服的行省安居乐业,实现奥古斯都后的和平与发展,五贤帝的政治经济平稳运行。究其原因包括名句“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血脉道路、与道路称兄弟的桥梁、减少病菌的上下水道。在基础建设方面,罗马人的观念是基础建设不是经济实力提高了才要建设,而是建设基础设施才会提高综合实力,把行省人与各种族形成与罗马人相通的命运共同体,才是安全法则。当大国兴旺的硬件造好了,就不得不提到我心爱的凯撒帅哥了,他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实施了2000年前后北上广深快速发展前的人才引进政策,而且这项政策在奥古斯都和提比略的执政时期发扬光大,罗马人文盲比例很低,上下水道的流动减少疾病,有病能医,美好的生活质量近在咫尺,旅游的银杯地图就是机加酒顺带GPS,附近的旅馆还分星级,真是各种现代文明生活的雏形,也许没有居安思危,也许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这本小结篇也预示着我们,接下来的罗马故事要走下坡路了,做好心里准备。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读后感 第(2)篇

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古罗马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永远令世人赞叹,尤其是罗马大道,光干道总长就达8万公里。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谚语。那么古罗马人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基础设施建设并且使之网络化呢?从阿皮亚大道开始,古罗马人就认识到大道对于军队快速调遣的好处,同时把道路修建到刚征服的地方,对于同化被征服者,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不仅如此,道路对于罗马人的日常生活,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经济的极大发展。正因为如此重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列为每一任罗马皇帝的三大职责之一。相比之下,罗马的教育,医疗等软件基础设施,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许这些由于历史变迁无法随时代流传下来的缘故。不管怎样,罗马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要致富,先修路,就是当今中国改革之初最朴素的应用。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读后感 第(3)篇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在前面的书中都已经讲过了。本书只不过是单独出来一个板块,专门讲古罗马的基础设施,做了一个专题汇总。

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值得深思,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待基础设施的态度,直接反应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性格,以及文化背景。比如古罗马的建筑风格,无不体现着他们注重实用,现实的性格,没有那么多花哨和风雅,以注重功能性和耐用性为先;

比如罗马大道,罗马扩张到哪里,道路就通到哪里,这体现了当时罗马人的自信和包容,对于异族,他们都是采用同化政策。四通八达的罗马大道,保证了军团可以快速调遣,所以才能实现以极小的军团力量就能维持如此广袤的帝国的安全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各地域的互通有无,这是多么豪迈的一种自信!这也是为什么罗马帝国能存续这么长时间的原因。

后面由于宗教的原因,恰恰使罗马人丧失了这种品质,这也导致了帝国的倾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