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 读后感(3)篇

“乡亲们,我凯撒一言九鼎”
一口气读完。最大的感触与作者类似:在所谓的精英里面,居然没几个人理解凯撒--确切说,只有一个人理解,而且还不满十八岁。是因为利令智昏?还是由于害怕改变?亦或是因为与超一流选手差距实在太大?反过来想想,我们是否理解与我们同时代的领袖?貌似我们也没好多少。
对几个人的感触:凯撒,愉悦、敬佩、欣赏、仰慕、惋惜;西塞罗,鄙视、惋惜;庞贝,敬佩、惋惜;安东尼,惋惜;克娄巴特拉,鄙视、厌恶;布鲁图,鄙视、惋惜;屋大维,欣赏。负债累累不是问题,情妇众多也没关系,未满十八更不是障碍,天生消化器官娇弱、腹痛到无法下床也不影响,最重要就是千万别没脑子,要有主见,有耐心,注重情报收集,政治正确,尊重传统,忠于内心。
凯撒之于克拉苏和庞贝尤其是庞贝,克娄巴特拉之于安东尼,卡西乌斯之于布鲁图,表现出了明显的现实扭曲场,以至于后者做出了从未有过甚至连自己都吓一跳的举动,历史因此改变。无一例外,这些人对待外物的反应要么过于敏感,要么过于迟钝,他们在人生的最后时间里都变得消沉,苦闷,与其说是失败导致倒不如说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特质。或许也只有违背了自己内心,才会让人生不如死。
庞贝、安东尼、布鲁图或许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都有过尝试逃避,可惜,时机和运气。
克娄巴特拉艳名远播,不过是又一个肤浅之人,聪明过人,却没有丝毫智慧。野心过大,却没有与之匹配的人品和实力。最为安东尼所惋惜的地方就是居然被这么一个人操纵。您好歹也是凯撒的副将啊!
所谓精英们,却压根看不清真正的现实。利令智昏者有之,因循守旧者有之,目光短浅者亦有之,布匿战争时期的团结一心共渡难关早已成为过去。克己复礼可以拿来要求自己,一旦用来要求别人就立刻变了味。我们颂扬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若在凯撒看来,或许不过是又一个无法看清现实之人。尊崇过去的精华,但不要因此否认当下,见识和认知才是智慧的源头,利益和安全感只会成为负担。
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现实而已。
——尤里乌斯·恺撒
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 读后感 第(2)篇从我手中重获自由的人,哪怕再次用剑指向我,我也绝无后悔可言。不管面临何种状况,我始终要求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活,因此我也认为别人也当以此为准则。我能看到恺撒的光辉,对自己内心的坚定信仰以及改革拯救国家的使命感,他一直寻求与庞培的对话以及罗马制度内的改革,他的宽容和给予的言论自由完全不像苏拉那样真正的独裁者,也许,如果共和派不去刺杀恺撒,罗马反而不会如此之快地滑向专制的深渊。当共和派被屋大维以“为恺撒复仇”的名义杀戮干净,没有民众会反对为这样的恺撒复仇,后来也就没有人能反对他的专制,共和派的行为带来了与他们的期望截然相反的结果,让人不胜唏嘘。这也正是历史所能带给人类的经验和教训,而我们如此幸运,能够得知两千多年前如此璀璨,恺撒、庞培、西塞罗和布鲁图们的故事。VENI、VIDI、VICI。总有一天,那座城市可以成为您对祖国贡献的证人,恢复它以自由为傲的荣光;总有一天,市民们会团结一致反对专制主义者,众志成城。……因为凡得自由之地,皆是我心中之罗马。
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 读后感 第(3)篇#小紫学小扎#17-12《罗马人的故事5》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句话经常被圣经引用,一直以为被称为大帝的凯撒必定是为暴君,然而和苏拉相比,凯撒善待战败的将领、能够对三番两次背叛他的西塞罗没有加害,其宽容政策更见其宽广的胸怀。战争的指挥胜利无论是以少胜多还是类闪电战都只能证明凯撒的带兵作战能力,而治国安邦的全局观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日历的重新整合还是对法律法规的处理,提出重医重教,接受多民族多宗教的大融合,甚至建立综合性城市中心(优质的排水工程),每项措施都极具时代感和前瞻性,甚至被暗杀后依然按照其规划进行,对只有18岁的接班人屋大维的选择也是极富有远见的,情商极高的凯撒避免称帝引发罗马人的反感,却最终被元老院杀害。不禁感叹,宽容和报复,凯撒和奥古斯都,怎样才是王者之路,更喜欢凯撒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