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 读后感(3)篇

大数据和我们有什么相关?这是看这本书之前稍微思考过的问题。其实我们已经开始慢慢被数据包围了,以后我们的生活更将变得数据化。
像我生活中,听歌用的网易云音乐,个性化推荐,推荐和你同一类的人正在听什么,然后你会发现,相似的人总是相似。大数据时代,更追求相关性,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推荐的都是你喜欢的,这个找不到原因,但是因为相关,可以更多的获取你的爱好,随着音乐听得越多,推荐的会越精准。
再说跑步,不管是跑步的悦跑圈,咕咚,还是松拓佳明手表都能够对数据做精准记录。睡眠,心率等一些人体参数也越来越细。并且随着人们使用的越多,几次迭代下来,对设备厂商反馈的信息能够更加符合用户体验。从而更加优化他们的服务,大数据的用途也越来越广。
淘宝购物你会发现,你搜索过的它会做个性化推荐,推荐的大都都是你当前想买的一些东西,随着你网购的次数,数据增多,给你推荐的东西也越精准。类似如果在亚马逊,你会发现你搜一本书籍,别人和你一样想买这些书的人看过的书籍恰恰是你想买的。亚马逊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仅仅知道,推荐的这类书,恰恰正好也是你看着心动也想购买的。我现在书单经常会去亚马逊找。搜一本书的名字,然后知道了一系列与该本书的同类型书,最后发现,推荐给我的正好可以作为一个系列的完美书单。运用数据化思维,数据越来越改变我们周遭环境。大数据时代,知道这么个概念,知道大数据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而不至于仅仅认为大数据就是数据量很大
生活中最深最广的数据莫过于政府数据,一张身份证能够暴露你的无数秘密。大数据时代我们的行为也越来越透明。好处是如果利用得当可以在许多行业给人类造福,但是运用不当会给人我们的隐私造成极大困扰。
总得来说,好的方面总比坏的方面要多的多。也正是因为如此。数据化思维显得有尤其重要。(随笔)
大数据时代 读后感 第(2)篇看完这本书会发现,原来我理解的或者说是大多数人理解的大数据并不全面,甚至可以说只是皮毛而已。可以说任何采集的信息无论是口头的,书面的,都可以数字化,再对数字化的浩如烟海信息库进行分析挖掘,才是数据化。而这并不是结果,而且也没有结果。因为大数据时代的基本思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只要两个以上的信息都可以产生关系,而且可以随意设置议题,对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还可以对已经分析出来的信息之间再关联、再分析,如此往复。所以,没有结果,除非这个信息库里只有孤立的一个信息。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这种可能为零。
大数据也不在乎结果,也不在乎隐私。我们的时间轨迹、空间轨迹甚至情感轨迹都被记录,被分析,我们将“裸行”,今后的分析预测未来也是运用去情绪化和去特殊化的运算法则,今后的“预测与干预”可能出现频率会高,今后的逻辑和数据可能会将我们的审美、想象力及共情性困住,今后可能会出现“数据大亨”、“数据垄断”。可是尽管如此,数据化的世界依然让人心生好奇,好奇这样的定制是什么样的,好奇思维与思维的博弈过程如何迸发火花,以及结果输赢比例,好奇如何用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去解答相关关系构造的大数据问题。
当然,我觉得大数据只是我们的工具,而且只能是我们的工具,千万别让工具将我们沦为工具。
最后,如果你想了解大数据,个人认为,这本书是最好的入门书。
以上。
大数据时代 读后感 第(3)篇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何为真正的大数据以及在大数据时代,寻找事物的相关关系比寻找因果关系更具有意义,通过历史数据来寻找出相关关系来预测出可能的未来,可以防范于未然,提高处理可能问题的能力,减少相应的财力物力的支出,书中例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应用大数据所获得的优越性,同时也说明大数据本身的价值,我们要通过转变思维来拥抱大数据以及应用大数据。毋庸置疑,大数据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也是有其深刻的价值的,但是过份的依赖于大数据和其预测值,会让一些人在预测中受到伤害,并且违背了人的自由选择和自由的意志,同时大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下让个人置身于处处被监控当中,文章作者探讨的一些解决方案,我认为解决的的力度和作用不大。期待大数据能为我们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也能找到克服其瑕疵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