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400字(3)篇

中国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瑰宝,处世之哲学。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总结20句感触之句
1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2恩利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 败后或反成功,故佛心处,莫便放手。
3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4交友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份善心。
5完名美节,不易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 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写归己,可以韬光养晦。
6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
7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8图未来之功,不如报己成之 悔既往之过,不如防将来之非。
9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10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11结新知,不如敦旧好。
12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13锄奸杜倖,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14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 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 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15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 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16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 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17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 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18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19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0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结语:眼前两碗米饭,心中一粒飞鸿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400字 第(2)篇菜根谭,明代洪应明著。揉合儒家中庸、释家出世和道家无为等思想,并结合自身经验,形塑为一套出世入世的法则。万历年间成书,书名取自宋朝作家汪信民:“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是道士,但是其胸怀宽厚,见闻广博,经常出入私塾和佛寺,精通释、道、儒,该书即为三教思想融合之物。明朝洪应明《菜根谭》、陆绍珩《小窗幽记》和清朝王永彬《围炉夜话》一起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国学经典也许只有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才觉得国学的厉害之处,我们生活中的困苦、挫折、磨难早以被先人总结出来过,小时候背的那么多古文,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真的知道之后才觉得人生真的是难得糊涂。
总觉得年轻人不适合读这样的书,过于消磨锐利之志,中庸之道甚重,处事之道圆滑。真怕哪一天自己要出世,来个清静无为。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400字 第(3)篇大学时曾经在图书馆翻看一些,觉得并不吸引人,这次看的断断续续,但是每次都颇有收获,主张内心的宁静致远,远离都市的喧嚣躁动。在保有基础的生活条件下,简易生活,自在安然。初三时候最想做的事是在一片竹林里与世隔绝,后来想想,我不犯人,人也犯我,纵使在竹林,开发商一来也不得安宁,天下之大,竟没有一处可以安然容身之处。其实真正的静在内不在外。我觉得本书里有些小农经济的思想,农民以土地为中心,从事生产,生活。就是感觉,具体不大好举例,可能是崇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也不是那个意思。一味的淡然是不可能的,除非有物质基础作为保障。现在社会,钱给人带来安全感,给人行事的保证,既然从小农经济出来了,就回不去了,社会只能给贡献大的人物质,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得到公平的对待,所以争取有限的资源仍然是主流。当然,所提倡的心态还是很实用的,尤其人越浮躁越应该努力让自己超然洒脱些。有道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