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3)篇

2018-11-17 03:13:24 读后感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作者:金开诚主编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 第(1)篇

徐悲鸿: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953年9月26日,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学画。康有为入室弟子,赴日本、法国(达仰先生)学习,瑞士和意大利游览。一生爱国,与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在上海创办“南国艺术学院”,为梅兰芳等作画,与郭沫若交好,得到周恩来鼓励……培养弟子李可染、吴作人、傅抱石等。

《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古柏》《逆风》《四喜图》《漓江春雨图》《广西三杰》 《巴人汲水图》《负伤之狮》《胜雄甘地像》《愚公移山图》《灵鹫》《八骏图》《奔马》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用生命和鲜血凝结而成的,融汇中西,博大精深,堪称艺术绝唱。为了民族艺术的发展、繁荣和昌盛,孜孜不倦,勇于创新,作品凝练动人,意境深远,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画的奔马。徐悲鸿画的马人称神品,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学生要重视速写,要随时用眼睛观察,用心和手描绘。一定要勤奋,要对生活诚实,不要去追求那些背离真实的投机取巧的东西。”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 第(2)篇

学服装设计时 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 用自己的设计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当时是在是不理解 一块面料能有什么情感 就算我想表达也不知道怎么表达 何况我表达出来别人也未必能懂 不像音乐 一听就知道表达的是忧愁还是欢快 就算是想表达春天的小溪潺潺 抑或是微凉夏夜里萤火之光 我也能感受得到 但是这用服装设计作品表达 确实没头脑 且我不爱和老师这种生物打交道 所以这个问题至今无解 今天快速看完这本书 似乎有所领悟 其实音乐和画画一样 都能让其表达情感 只是体会者的感受器官不同 前者是用耳朵 另一个则是用眼睛 记得当时看徐璐主演的《闪光少女》 里面有一段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PK的场面 深深被锁呐的魅力所折服 那种带着挑衅的声调 震撼我的心灵 那种感觉就像 千年滴水穿破石头的瞬间、早晨的阳光穿透森林  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徐悲鸿懂得用他的画作表达他的立场和心情 这对于门外汉的我确实觉得难以理解 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怎样用设计去表达自己的心情 但是我却找到了方法 艺术都是相通的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读后感 第(3)篇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凭借着他的天才智慧、坚毅的精神和毕生的努力,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少有的能够全面掌握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艺术大师。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阅读此书时可结合《徐悲鸿从穷小子到大画家的故事》一起读,透过他的生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他的作品,收获会更多。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