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读后感(3)篇

看了学习强国一个短视频《等待》被演绎者跨越时空的对话所震撼,这对夫妇28年聚少离多,重聚后不到1年,邓稼先病逝,他妻子许鹿希用余生采访当初与丈夫一起工作的同事,朋友,写成《邓稼先传》,共历时28年。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故事,28年,是怎么过来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诸多版本中,选择这一本的原因。
全书不厚,从邓稼先一生为线索,介绍了他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穿插了不同人回忆时对邓稼先的了解,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
读完全书,我不禁在想——
我读这本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想了解他。
为什么想了解他?
好奇这些年,这对夫妻是怎么过来的。毕竟,当时,邓稼先才34岁,育有一对儿女。是什么让他毅然放弃家庭,投身事业?作为妻子,为何甘愿花这么长时间,去写她丈夫……
确实,在邓稼先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不同年龄段人该学习的品质。
比如,年幼的邓稼先贪玩但守规矩。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有越调皮的孩子越聪明之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会守规矩。可以说,守规矩,跟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这一点,也是我们现在教育中,容易被误解,被忽视的。包括文中多次提到,邓稼先家境不错,但他没有等级概念,平易近人,跟大家能相处融洽。包括他爱美,爱美好的事物,哪怕是书封面漂亮,他都会买,到对自己的着装,却秉持简朴作风……都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家庭教育对他的耳濡目染和熏陶。作为一名家长,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呢?我们给予孩子什么?要教会他们什么?或者想留个他们什么?保持孩子的本性,但是不是任其无法无天。教孩子审美,但不是高傲臭美。一个好的品质,远比给孩子多少物质满足更为重要。
比如,邓稼先不但热情诚恳,关键时刻,还有从大处着墨的眼光和气魄。可以说,这与他的成长背景和爱读书密不可分。上小学时,他就读莫泊桑、屠格涅夫等名家的小说。中学时代读鲁迅的书。高一开始看外文小说……他读的书籍越多,思维就越活跃,激发他更多去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在看当时背景,弱国倍受欺凌,无平安日子可言。有国才有家。他父亲的远见卓识,家庭条件的允许,加上他成绩上的优异。让他有条件去普渡大学物理系深造学习。正是根植于他心中的爱国情,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他坚定科技强国: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学成一定回国。
比如,他不爱慕虚荣,但却有很强的荣誉感。这是他扎根核事业,带领一群年轻大学毕业生,取得一系列突破的又一动力源。那个时候,他做的事情,不是为个人名誉而战,而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心底无私,无我忘我。让他成为团队的灵魂人物,感染着每一个人,坚定付出。当时,从事这项事业,需要绝对的保密,对喜爱交友的邓稼先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不与外界沟通,很多事情需要一个人默默扛,生活上被误解在所难免。事业上,当时的科技,人力,财力,物力远远落后的情况下,一个人肩挑大梁的压力,非常人所能想象,可能忍受。相信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他也有一名父亲和丈夫的柔情。但相比国之扬眉吐气,他更多的是一份国家,民族的大爱,搏的是长远,是未来。
很多时候,我们的周围,在不断地越先进,学模范。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学模范,学先进,学的到底是什么?不同时期,不同不背景,不同家境,不同现实。他们的事迹,是血肉,他们的精神,是魂。我们读的事迹,但学的是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从人物经历中,摆到历史背景下去读,才能焕发出精神本色,真正触及内心,震撼心灵。
“如果让你再一次选择你的人生,你还会义无反顾地走已经有过的道路,奉献到倾尽所有,奋斗到致死方休,用尽一辈子做一件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你从不觉得这是牺牲。”还有谁,比妻子更了解丈夫。很庆幸,看到了《等待》,致敬两弹元勋邓稼先。
很庆幸读了这本书,让“两弹元勋邓稼先”,教科书上短短的七个字,更丰厚饱满,令人肃然起敬。真心推荐。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读后感 第(2)篇有一位长者,让世界知道我们也能造核弹。有一位长者,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不图功名利禄。有一位长者,使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到强。有一位长者,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国吃苦。他,就是我们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传》出自邓稼先的妻子与孩子们之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与追忆。在家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是一个默默无闻却又是绝佳的科研领军之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
邓稼先我们并不陌生,他是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后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核事业建设,成功地设计了中国自主开发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受核辐射和身患直肠癌的情况下,他仍执着于核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他无愧于两弹元勋的称号。
我对从事核事业的科技工作者有着特殊情感,源于我的父亲,父亲60年代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分到了位于北京郊区的核工业部(原二机部)的某所,没有名称只有代码,为的是保密,那时单位很荒凉,当然比那些在戈壁滩上从事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的条件要好很多,当时和父亲一样的很多来自清华、复旦、哈工大等高校的学子响应国家号召从天南地北聚到一起,为我国的核事业贡献了一生,看到邓稼先为了研究脱落的弹壳,冒着遭受辐射的危险接近弹壳,我的心不免一阵酸楚,我知道那时的核辐射防护措施还不够完善,父亲身边的很多叔叔阿姨身体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敬佩之情亦油然而生,父辈是我们的楷模。
我知道这类人物传记和影视作品关注的人不多,前两年看过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清华学子以青春向上的艺术风格全视角展现了大漠深处的“马兰花”——隐姓埋名28年的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奉献生命的波澜壮阔的一生。我看到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爱国、严谨创新、默默无私的人格魅力,这部话剧至今记忆犹新。距离我国发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为我国核事业奋斗一生的科技工作者,最后以《马兰开花》主题曲歌词结束此文,致敬为核事业奉献一生的两弹元勋。
深爱热土家园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读后感 第(3)篇
叶子是碧绿的江水
花朵如天空般蔚蓝
马兰花 默默人间美丽
马兰花 静静岁月流传
马兰花 默默绽放荒野
马兰花 静静安详天边
征服狂风黄沙
燃烧希望火焰
永恒的身影和微笑
是如此辉煌和平凡
马兰花 默默人间美丽
马兰花 静静岁月流传
马兰花 默默绽放荒野
马兰花 静静安详天边
马兰花 默默人间美丽
马兰花 静静岁月流传
马兰花 默默绽放荒野
马兰花 默默绽放荒野
读许鹿希追寻28年写就的《邓稼先传》
大一时读过《周恩来传》,现在读《邓稼先传》,是同样的感动与钦佩。他们的名字从小就再熟悉不过,他们的事迹到现在才细细了解。一个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一个是苦心沥血的科学家;一个创造了新中国,一个成就了新中国;他们都是事业的热爱者,理论的践行者;是人民的爱戴者,也是祖国的依靠者;他们都热爱着自己的国家,他们都履行着“为中华崛起”的承诺;他们都奋斗一生,都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体现奉献的精神;他们酷读书,喜艺术,易近人,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
感谢书友的推荐,并一起读这本书,我先读完,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觉得阅读是必要的,读此书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