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图文精编版)读后感300字(3)篇

2019-07-08 22:37:20 读后感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图文精编版)
作者:戴维·考特莱特
这是一部瘾品文化史的经典著作,是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必读杰作。烟、酒、茶、咖啡、鸦片等精神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们为何有合法与违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将瘾品流行推动为规模庞大、模式各异的商品贸易?本书从社会与生物学的角度对咖啡、烟草、茶叶、鸦片、可卡因等影响精神状态的瘾品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考察,逐一展演它们如何被发现、交易与图利的过程,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书中综合心理、药物、权力、经济、文化、生态等个领域讲述瘾品历史,内容有趣,视野广博,令人眼界大开。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图文精编版)读后感300字 第(1)篇

2019年第11本书《上瘾五百年》读完。本书的作者是北佛罗里达大学历史学教授,全书旨在梳理一部上瘾品从起源到流通的宏观世界史。全书结构清晰,旁征博引,将许多历史片段串成一幅完整图像,对全世界上瘾品的发现,交易与利用做了颇为全面的梳理,读来颇有一番乐趣。本书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世界各地主要的上瘾品如何汇集。详细介绍这些上瘾品如何产生,扩散,演化的过程以及各类原因分析。其中关于为什么一些上瘾品得以全球化而其他一些只能做到区域性的分析颇为有趣。本书第二部分的主题是瘾品与贸易。许多上瘾品最初都是昂贵稀有的医疗品,对人类和动物的各种疾病具有疗效。等到有人发现它们能带来快感、改变意识状态之后,这些上瘾品便脱离医疗范畴,迈入大众消费的领域。上瘾品的流行往往是各方利益推动的产物:使用者借上瘾品获得精神的愉悦,逃离痛苦的现实;上瘾品贸易本身支撑起从生产销售到康复治疗的庞大产业;政府也从上瘾品产业中收税大量税金。套用人类学家罗伯特·阿德里的话来说,瘾品贸易乃是乃是盛行于一个饥渴心灵取代了饥饿肚皮的世界。本书第三部分探讨的是瘾品与权力的关系,阐述历史上上瘾品贸易如何让权势阶级赚取超乎普通商业利润的暴利。历史上,权势阶层利用瘾品来控制劳工、剥削原住民的例子书中列举了不少:比如用鸦片让华工持续处于负债与依赖状态,用酒精引诱原住民拿皮货来交易、把俘虏当奴隶出售,以及让渡土地。而书的最后一部分论述了近代政府对上瘾品态度转变的原因以及对各上瘾品管制的不同效果。整体打9分,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关于上瘾品的概述史,从中能够了解的不止于上瘾品本身,更能看到各项历史表象下的驱动因素以及成因。推荐给对上瘾品历史,社会及产业研究感兴趣的朋友。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图文精编版)读后感300字 第(2)篇

瘾品发展的历史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发展扩张的历史。

在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学校图书馆的八楼。在看到一半过程时,我并不想再看下去。因为我觉得读书都已经忘了,我为什么还要去读它?很难说我为什么会去读一本书。我记得在大二读利率史的时候,一本将近六百页的书,里面有一大堆的表格。有不同历史时期各个国家的年金利率表,有各个国家不同时期证券发展利率收益率曲线。我在看豆瓣里的评论,讲利率的变化反映的是一国金融市场的变化。可我看不到那些东西,我想不到人们所说的那些东西。

前几日,我问朋友有什么好的读历史的方法没有。他告诉我兴趣才是第一位的东西。当你面对一大堆的资料的时候,历史专著的时候其实是很枯燥的。第一次读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的时候我还是不喜欢的,但当我完完整整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才明白其实历史是有感情的。钱穆在国史大纲里谈到面对一国的历史要有情感与温度。我觉得我可能看到了一些东西吧。但我觉得我还是什么都没有学到。

很难讲,我到底是从里面学习到了什么。我读书还是有些功利化了。我不明白我是出于什么目的读完了这本书。我不明白为什么有时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么的烦躁。如果非要给一个理由的话,是因为强迫症让我读完了这本书。

烦躁会让人慢慢的看不清东西。就像是功夫熊猫里的龟大师说的,你的心就像是那平静的水面,一旦起了涟漪就看不清自己。所以我到底是在打些什么字呢?一天既不想上自习,又什么都不想做。还是好好调整自己吧。自律才是治疗一切问题的良药。 睡一觉,洗个衣服,上自习。一切就都回到正常的轨道,否则只会是恶性循环!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图文精编版)读后感300字 第(3)篇

五百多年历史,选的时间刚好。世界由封闭到航海时代的开端,一直到现代。诚如文中所说,瘾品的发展渗透,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具有世界范围普及的瘾品,更是随处可种及易获取的。这本书主要讲解了瘾品的发展传播历史,以及为传播之前就已存在并被使用的情况。而可笑的是,作为瘾品传播往往是外来者甚至可以说是入侵者,为了利益而开始密谋大力推广。而且更高层面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个时代当权者对瘾品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从一开始用瘾品控制奴隶劳工,到后来课以重税然而却引起走私泛滥,一直在调整策略却一直无法摆脱瘾品的依赖,毕竟税收收入太高。这个发展历程,人们对瘾品的态度变化,政府对瘾品的管控方式的转换,不得不说是一个很有趣的历史进程。本书中一个现象让我极为震撼,就是美国在20世纪初的烟草品吸者中成年人过半而到六十年代左右不足五分之一,别的国家如日本却越来越多高达五分之三。这时候美国已经开始控烟并且早就烟草和健康的关系了。这给我的感觉是,当你刚脱离温饱大吃大喝之时,你的同龄人已经开始节制养生了,大家错开了一个节拍。如果你问我,你还会尝试烟草吗?我可能会说,我错过了很多本该早就做的事,早就该体验的美好。但烟草,没试过最好,试过就算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