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读后感600字(3)篇

我们的生存本能,谓之生谓之死
从原始时代开始,我们古人练就了一套生存本能的习惯深入在我们的基因里传给了我们。
简而言之,这样的生存本能就是有轻微的不适,我们就会迫不及待的采取行动去满足我们的需求。
一,人类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分大脑核区——生理脑,大脑边缘系统——情感脑,大脑皮质——思维脑。掌管我们的生理情感和思维。
我们晚上稍微有些饥饿,想吃一块巧克力,这个时候淡的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就会打架,就是我们常说的纠结——是思维和情感在做斗争。
我们的情感来自于大脑边缘系统,它对于我们身体的不适非常敏感。
在现在我们已经逐渐养成了很多这样的坏习惯:我们的身体舒适区越来越小,一点点小事就会让我们产生焦虑不安和烦躁。
二,不良习惯
由于现代科技发达,人类社会物质丰裕,渐渐的我们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药物依赖,身体上有不适马上吃药,着急想要赶快好,想要缩短治愈时间;肥胖,家里和情绪不佳,就会不自主的想要吃甜食增加体内的多巴胺水平。
等等一些不良习惯。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舒适阈值升高了,舒适区越来越小。
比如有人插队,我们就会暴躁,去餐厅吃饭,服务员态度稍有不好就会暴躁,孩子不听话我们就会暴躁。
如此这般我们的我们,渐渐的养成了成瘾的习惯,强迫习惯,保护和逃避习惯,以及放松效应。
很多时候我们想从外部来求得心理平衡,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佛家说:心外求法即是外道。求不得!
三、管理不适感
书中提了15条关于调整我们不适感的建议。当然并不是每一条都要去试。
我觉得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最适用的是以下几条:
1.摆脱对现代科技的依赖。我理解的是放下手机。
2.珍惜和忍耐不完美,我们不是人民币,不会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对于一些不好的态度忽略不计就是。
3.限制感官通道受到的刺激:吃饭时不看手机认真吃饭,细细品味食物的味道。
4.戒掉容易愤怒的习惯。遇事不冲动,尽量保持心平气和。
5.延迟你对满足感的需求——想要的东西慢慢的得到,戒掉不必要的物欲。
6.尝试着放空自己——不要让自己过于的忙碌,每天跟自己对话十分钟。
作为骄傲的现代人,要学会掌控自己的不适感,才可以走得更加长远。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读后感600字 第(2)篇关于作者
马克·舍恩,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临床助理教授。他在心理灵活性、坚韧性、催眠术等许多方面都有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得到过很广泛的报道。
关于本书
美国心理学家马克·舍恩用诸多心理案例冲击了人们对生存本能的传统认知。我们曾经赖以生存的本能,在现代社会节奏中,会因为焦虑而产生生存误判,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杀手”。本书剖析了这一伤害过程,并给出了解决这类伤害的建议与办法。
核心内容
当我们遇到消极的事情时,大脑边缘系统会有不适感,形成负面情绪,为了结束不适,大脑要想方设法产生快感。这是生存本能的运作方式。但在现代社会催生的焦虑下,生存本能产生了过激反应,并形成恶性循环,伤害我们的健康。
金句
1. 看一下自己周围的人,你会发现人们的恐惧程度远远超过了20年前的程度。这就是我所说的“舒适悖论”:尽管我们的生活中令人舒适的条件唾手可得,但我们却对不适因素变得过度敏感。
2. 我们背负的压力越大,焦虑水平就越高,出现不适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不适感越强烈,生存本能被唤醒的概率也就越大。随着生存本能被唤醒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对不适因素的忍耐能力就会降低。
3. 我们感觉到不适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感,这是人性的体现。但我们的恐惧往往会触发生存本能,这又会促使我们采取某种行动来获取安全感。这种行动可能是培养某种能够暂时带来安全感的日常习惯或行为模式,但实际上,这是人们不愿意直面恐惧感的表现。
4. 所谓健康,并不是完全不存在痛苦,而是能够在痛苦和不适面前寻觅到舒适和安全。
5. 如果我们不依赖自己的力量去营造内心的安全感,那么我们就会依赖于借助外力创造安全。要缓解恐惧感并实现内心安全,就要学会利用内心的力量,学会运用信心、毅力或应变能力等内在资源。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读后感600字 第(3)篇太喜欢这本书了。正是生存本能发飙的时候,听了它,心态缓过来了!n1、扩大不适区,缩小舒适区。儿子说我嗓门大。有点事儿就想理论。那个办卡的事儿,服务员的态度的事儿,我都有经历,虽说是情绪在可控内却也心生不快,反而儿子大度,说我小题大做,当时我还振振有词,要维权。实际上,成人之后受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放任自己,而孩子做法才是最宽容最符合道义的,结论就是不适区越来越小,我也踏上这条自己宠自己的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了。涵养,内省,修行重新在路上。2、接受无常。越来越太在意结果了。以前我不是这样子的人。一往无前的向前冲,从不考虑结果,从不后悔,如今成了现代人,却对结局斤斤计较,畏畏缩缩,焦虑恐惧。4、书名毁所有。不知哪根筋无意中发现此书,否则错过。5、限制感官通道。以前提倡一心多用,在快车道上就要调整成一心一意了。尽量做吧!不用刻意练习,当你想放空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啥也不想做了。6、内化于心,勿求外道。在物质不是问题的时候,不调整内心,绝对空虚无趣。佛教是心内求法,是向里求,不是向外求,大乘经教上经常说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从内心里面去求,这是佛道,从心外求法,那就是外道,是这个意思。注重内心的觉悟,遇到事呢,不能怨天尤人,如果凡事不看自心,不反省自己,只向外寻找客观原因,只会导致越来越不平衡。7、想要生活有趣 , 就要做个有趣的人。幽默应该是现代人的奢侈品。8、不用多说,做个好奇宝宝吧!n9、锻炼身体,保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