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修订版)读后感300字(3)篇

2018-12-31 13:01:59 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修订版)
作者:唐纳德·A·诺曼
在《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 (修订版)》中,诺曼博士探讨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复杂,而不是简单,而设计促成了复杂生活的实现。作者以清晰而又轻松的行文,为读者讲解了为什么我们渴望的不是简单。当物品的设计是可以被理解的、易于管理的、令人愉悦的,在适度的情况下,在适合的时间里,我们渴望的是复杂。实际上,通过基于良好沟通的设计,复杂可以被管理近而生产出最实用的产品,形成理想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修订版)读后感300字 第(1)篇

在简单和复杂的权衡比较中,简单并不一直是胜出者,食物的准备过程是这种情况的实例之一。为什么要用这样复杂的程序来制作一杯简单的咖啡?仪式总是在增加我们生活中的复杂,然而另一方面,它们提供了文化中成员关系的意义和含义。对咖啡爱好者来说,咖啡制作过程中讲究的仪式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和满足。如果可以不考虑价格和时间因素的话,我们总会喜欢刚加工好的新鲜食物而不是罐头和速冻食品,喜欢刚研磨完冲泡好的咖啡或全叶片茶叶而不是速溶咖啡或茶包。最终,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依靠时间因素和在社会背景中每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去选择用哪种方法的。要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我们需要更强大、更复杂的工具。复杂是能够被驯服的,但这需要相当大的努力才能做好。减少按钮和显示的数量并不是个解决方案。真正的解决办法是理解整个系统,把它设计成可以让所有的部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方式,这样就能使最初的学习和使用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几年前,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后来苹果公司的副总裁,认为系统的复杂性的总量是一个恒量:当你使人的互动行为更简单,那么隐藏在幕后的复杂性就增加了。特斯勒说道,把系统的一部分变得简单,那么剩下的部分就会变得更加复杂。这个原理就是今天所谓的“特斯勒的复杂守恒定律”。特斯勒形容这是一个平衡关系:使用户用起来更容易,意味着增加设计师或工程师的难度。设计面对的挑战是去管理复杂使之不再令人困惑。心理学家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人们在美学偏好上的特性,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人们在复杂程度上有一个偏好范围——太简单的事物就显得无趣和肤浅,太过复杂的事物就会令人困惑和烦恼。人们喜欢中等程度的复杂。此外,这种偏好的程度随着学识和经历而变化。复杂的事物可以是简单适用的,简单的事物也可以是令人困惑的。任何时候你看到标志或者标签被附加到一个设备上时,这就是一个糟糕设计的标记:一个简单的锁是不需要指示的。退一步说,一个设备不该让使用者被迫去加上某些标志。当一个操作是很多不同的任意操作中的一部分时,即使它是最简单的操作,也会变得令人费解。解决服务的复杂性的唯一方法是,将它们当做系统,把全部体验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如果每个部分都被孤立地来设计,最终结果就是各个独立的部分不能够很好地配合在一起。在处理所有其他事情之前,首先从确定什么是真正的问题的开始。我经常这样解释它:永远不要解决客户要求你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因为客户通常只是对症状作出反应,而设计师的首要工作,经常也是整个任务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发现潜在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问题是真正需要解决的。我们称此为“寻找问题根源”。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苹果不断更新着产品,但它仍然擅长于三件事:建立紧密结合的系统,而不是孤立的产品认识到系统的优劣只取决于其最薄弱的环节为全部的体验作设计这种模范服务是不能装模作样的:工作人员必须信仰它。这意味着,必须对职员的需求给予和对客户需求一样的重视。工作人员得到很好的对待,得到持续的考察,互相帮助的意识得到加强,在需要协助客人时能够独立采取行动的能力会让他们每个人都会为在那里工作而感到自豪。如果工作人员都受过移情作用的训练,并为客人提供愉快的体验,他们最终将因他们的工作成果而相当愉悦。一个活动的哪个环节会让我们记忆深刻?心理学家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当然独特的体验总是会脱颖而出,但是如果所有事情都是相对一致时(例如在等待的行为中,从进入到离开),那么在记忆中的感受按重要程度排序为:结束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中间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系列位置效应”,一些研究甚至显示出了一个和直觉相违背的结果:一个漫长的不愉快的等待,如果在结束时,稍微增加些愉快的成分(但是整体依旧是不愉快的),那整个过程的感受甚至会变成更积极的。它之所以和直觉相违背,是因为除了有一个稍微好一点儿的结尾外,整个事件里包含的所有不愉快因素实际上并未减少。但是,正是结尾记忆效应在起作用。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十分清晰的:永远要用一个积极的事件作为结尾。我们需要两套原则来管理复杂:一套用于设计,另一套用来应对。最后,所有的规则都在交流和反馈中演化。设计中必须包含适当的如同学习工具一样的结构,来辅助人类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这项任务由于受到设计师可控范围之外的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困难。一个系统可能必须与其他做类似事情的系统同时使用,但却遵循着各自不同的设计原则,即使每个系统自身可能是合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但相互之间的冲突使得同时使用这两个系统的人的生活变得复杂化。而且,设计还必须能够应对生活中难免遇到的故障情况。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修订版)读后感300字 第(2)篇

本系列的第二册,看的时间较长,有很多实际场景的案例,让人比较容易理解。理论性的总结也很多,如何从复杂到简单,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极简的背后蕴含着设计师的复杂逻辑。有时也不能一味的极简,毕竟对于小白用户来说,简单未必是好事,因为难理解。所以复杂有存在的必要,他能在一定场景中,保证设计的可读性。其实从某些方面说,现代的产品经理应该是从有设计思维的人中演化而来的。如果没有设计思维,只是觉得任何人都可以做产品,就大错特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在当下这个职业刚兴起的时候,有一定的鼓动效应,他能是更多人关注到产品,或者转行产品。但是归根结底,设计产品包含了很多储备,不了解用户武断的去设计产品功能的人大有人在,所以产品有优劣之分,产品经理的水平自然也有高低之分。复杂和简单并不是对立的,它在设计中的体现,是要产品从设计的角度权衡的利弊的。诚然,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倾向于简单明了的设计,但是复杂反而会带给人以更加深邃和厚重感。享受复杂,甚至某些复杂的东西变为一种奢侈品,因为他值得把玩,或者经历过用心的雕琢。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修订版)读后感300字 第(3)篇

总结这本书给我的经验:

1)我们需要中等复杂的任务,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

2)简单的事物也包含着复杂的原理

3)设计师的角色是困难的,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中包括产品的功能性,审美,制造,可持续性,产品设计中的财务问题,还有文化,培训,服务中的激励问题等等,设计师必须保证最终结果与最终用户之间适当的沟通

4)设计师选择了复杂,就把简单留给了用户;设计师选择了简单,就把复杂留给了用户

5)设计师始终要把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第一位,并以此作为设计的根据

6)始终要以一个愉快的事件作为结尾,可以把不愉快的,麻烦的流程放在中间

7)销售人员和评论家会影响我们对用户需求的判断

8)情感使我们的体验增色,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记忆体验增色

9)设计师应该准备两套方案来管理复杂,一套用来设计,一套用来应对,最后,所有的规则在交流和反馈中演化

10)出错是极好的教育时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